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国内外对虾养殖状况 | 第10-12页 |
·国外对虾养殖状况 | 第10页 |
·国内对虾养殖现状 | 第10-12页 |
·对虾养殖的疾病状况 | 第12-16页 |
·病毒性疾病 | 第13页 |
·细菌性疾病 | 第13-15页 |
·其他疾病 | 第15-16页 |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 第16-21页 |
·渔用中草药的种类 | 第16-17页 |
·渔用中草药的作用机理及有效成分 | 第17-18页 |
·渔用中草药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 第18-21页 |
第二章 中草药对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 第21-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致病性细菌 | 第21-22页 |
·中草药及其制备 | 第22页 |
·体外抑菌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药物联用实验 | 第23-25页 |
·结果 | 第25-34页 |
·单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AHPND致病性细菌的抑菌圈结果 | 第25-28页 |
·单方中草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 第28-31页 |
·联合药敏实验结果: | 第31页 |
·棋盘交叉法-药物联用实验 | 第31-32页 |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AHPND原菌的抑菌圈测定 | 第32-33页 |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AHPND致病菌的MIC、MBC测定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复方中草药HD-4 对养殖凡纳滨对虾安全性分析 | 第36-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实验药物 | 第36页 |
·实验条件 | 第36-37页 |
·对虾口服急性毒性预实验 | 第37页 |
·对虾口服急性毒性正式实验 | 第37-38页 |
·实验前后体重的测量 | 第38页 |
·数据分析 | 第38页 |
·结果 | 第38-42页 |
·凡纳滨对虾口服急性毒性预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凡纳滨对虾口服急性毒性正式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HD-4 对养殖对虾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影响 | 第42-5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5页 |
·实验动物及养殖 | 第42页 |
·致病性细菌制备 | 第42-43页 |
·中草药来源 | 第43页 |
·基础饲料营养 | 第43页 |
·药饵的制作 | 第43页 |
·实验仪器及耗材 | 第43页 |
·血液的抽取 | 第43-44页 |
·酶指标的测定 | 第44页 |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44页 |
·免疫保护率测定 | 第44-45页 |
·组织切片的制作 | 第45页 |
·结果 | 第45-52页 |
·凡纳滨对虾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的变化 | 第45-46页 |
·凡纳滨对虾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 | 第46-47页 |
·凡纳滨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变化 | 第47-48页 |
·凡纳滨对虾血清中溶菌酶(LSZ)的变化 | 第48页 |
·实验前后体重的变化 | 第48-49页 |
·免疫保护率的测定 | 第49-50页 |
·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组织观察 | 第50-52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52-55页 |
·中草药对凡纳滨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作用 | 第52-53页 |
·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 第53-54页 |
·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免疫保护率的影响 | 第54页 |
·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组织的影响 | 第54-55页 |
论文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