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 第11-24页 |
前言:水产动物疾病控制的现状 | 第11-12页 |
1 微生态制剂 | 第12-14页 |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产生 | 第13页 |
·动物微生态制剂作用机制 | 第13-14页 |
·优势菌株 | 第13-14页 |
·拮抗作用(黏附定植) | 第14页 |
·营养作用 | 第14页 |
2 水生动物微生态制剂 | 第14-19页 |
·应用的种类 | 第15页 |
·筛选和保存 | 第15-16页 |
·水生动物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 第16-18页 |
·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 第16页 |
·生物拮抗作用 | 第16-17页 |
·促进机体生长 | 第17页 |
·增强机体免疫力 | 第17-18页 |
·提高肠道内消化酶活性 | 第18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4页 |
第二篇 多抗间接 ELISA 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海洋细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 第24-3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材料 | 第25页 |
·制备两株细菌的灭活抗原 | 第25页 |
·免疫 SPF 新西兰大白兔 | 第25-26页 |
·间接 ELSIA 方法检测血清 | 第26-27页 |
·确定免疫血清最佳稀释度 | 第26页 |
·确定细菌最佳稀释度(最佳包被浓度) | 第26页 |
·免疫血清抗体效价 | 第26-27页 |
·两株细菌最低检测量 | 第27页 |
·血清特异性检测 | 第27页 |
·样本检测 | 第27页 |
2 结果 | 第27-31页 |
·制备抗两株细菌的兔血清 | 第27页 |
·抗两株细菌的兔血清最佳稀释度(最佳工作浓度) | 第27-28页 |
·两株细菌菌液最佳包被浓度 | 第28页 |
·免疫血清抗体效价 | 第28页 |
·两株细菌最低检测量 | 第28-29页 |
·血清特异性 | 第29-30页 |
·检测9批对虾样本中分离纯化的优势菌株 | 第30-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四株有益菌对凡纳滨对虾抗病力影响的研究 | 第34-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材料 | 第35页 |
·养殖试验饲料中添加有益菌 | 第35页 |
·养殖试验 | 第35-38页 |
·检测凡纳滨对虾是否携带 WSSV | 第35-36页 |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套式 PCR 检测法 | 第36-37页 |
·养殖试验 | 第37-38页 |
·取样 | 第38页 |
·取免疫保护率最高的试验组对虾,检测是否带 WSSV | 第38页 |
2 实验结果 | 第38-40页 |
·检测对虾是否携带WSSV | 第38-39页 |
·各组对虾死亡情况 | 第39页 |
·取免疫保护率最高的试验组对虾,检测是否感染WSSV | 第39-40页 |
3 讨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饲料补充美人鱼发光杆菌对凡纳滨对虾抗病力及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第43-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菌株来源及菌悬液制备 | 第43-44页 |
·免疫饲料制备 | 第44页 |
·对虾及养殖管理 | 第44页 |
·免疫与攻毒 | 第44页 |
·样本采集与处理 | 第44-46页 |
·实验对虾WSSV感染状况的检测 | 第44-45页 |
·用于肠道菌群分析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第45页 |
·提取对虾肠道内容物微生物DNA | 第45-46页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46页 |
2 结果 | 第46-53页 |
·WSSV人工感染凡纳滨对虾 | 第46-47页 |
·提取对虾肠道内容物微生物DNA | 第47-52页 |
·DNA提取结果 | 第47页 |
·优质序列(reads)分析 | 第47页 |
·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分析 | 第47-48页 |
·10 份对虾肠道微生物DNA样本稀释曲线 | 第48-49页 |
·样本的物种间相似性分析 | 第49页 |
·不同实验期间对虾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 | 第49-52页 |
·高通量测序分析对虾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初步结论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