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对虾养殖概况 | 第10页 |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基本性质 | 第10-11页 |
·白斑综合症病毒功能基因的研究 | 第11-12页 |
·结构蛋白 | 第11页 |
·膜蛋白 | 第11页 |
·核衣壳蛋白 | 第11页 |
·早期基因 | 第11-12页 |
·基因翻译水平的调控研究 | 第12-14页 |
·对虾的免疫系统 | 第14-15页 |
·细胞免疫 | 第14-15页 |
·体液免疫 | 第15页 |
·小G蛋白Ran的功能 | 第15-17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44页 |
·材料 | 第19-27页 |
·对虾 | 第19页 |
·昆虫细胞、病毒及培养基 | 第19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19页 |
·试剂盒 | 第19-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引物合成 | 第21-22页 |
·常用溶液和培养基的配置 | 第22-27页 |
·方法 | 第27-44页 |
·SOC培养基配置 | 第27页 |
·细胞培养用Grace’s培养基配置 | 第27-28页 |
·转座 | 第28页 |
·重组Bacmid D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质粒转染和共转染昆虫细胞 | 第29页 |
·重组病毒的扩增 | 第29页 |
·Northern blot探针的标记 | 第29-30页 |
·Northern blot探针效率的检测 | 第30页 |
·Northern杂交 | 第30-31页 |
·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31页 |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的人工感染 | 第31页 |
·抗WSSV日本对虾的筛选 | 第31页 |
·对虾组织总R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总RNA的逆转录 | 第32页 |
·病毒PCR模板的制备 | 第32页 |
·PCR反应 | 第32-33页 |
·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片段 | 第33页 |
·连接反应 | 第33-34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4页 |
·转化 | 第34页 |
·菌落PCR初筛重组子 | 第34页 |
·质粒小量提取 | 第34-35页 |
·5’cDNA末端扩增 | 第35-36页 |
·3’cDNA末端扩增 | 第36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6-37页 |
·重组质粒小量表达检测 | 第37页 |
·重组蛋白可溶性分析 | 第37-38页 |
·Glutathione Sepharose纯化可溶蛋白 | 第38页 |
·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38页 |
·抗血清的Protein A纯化 | 第38-39页 |
·酶联免疫分析 | 第39页 |
·GTP结合实验 | 第39-40页 |
·免疫电镜 | 第40页 |
·PAGE胶蛋白电转至NC膜 | 第40页 |
·Western杂交 | 第40-41页 |
·抗血清脱盐 | 第41页 |
·免疫共沉淀找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 | 第41页 |
·蛋白电泳银染 | 第41-42页 |
·蛋白质的质谱分析 | 第42页 |
·Far-western验证纯化的A蛋白和B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42页 |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 第42-43页 |
·抗体体内中和试验 | 第43页 |
·细胞吞噬试验 | 第43-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89页 |
·WSSV功能基因及IRES鉴定 | 第44-60页 |
·wsv477早期基因的研究 | 第44-51页 |
·wsv477基因的结构 | 第44-45页 |
·wsv477基因在E.coli BL21中重组表达和抗体制制备 | 第45-49页 |
·wsv477蛋白的功能分析 | 第49页 |
·wsv477基因的时相分析 | 第49-51页 |
·WSSV IRES的鉴定 | 第51-60页 |
·vp28的基因结构 | 第51-52页 |
·IRES的初步证明 | 第52页 |
·WSSV IRES在昆虫细胞中的鉴定 | 第52-56页 |
·IRES发挥作用的方向性和有效长度分析 | 第56-57页 |
·WSSV IRES翻译重新起始的效率分析 | 第57-60页 |
·Ran基因在对虾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 | 第60-89页 |
·对虾Ran的基因的基本特征 | 第60-73页 |
·Ran基因的结构 | 第60-63页 |
·Ran基因的启动子(Promoter)活性研究 | 第63-66页 |
·Ran基因在E.coli Bl21中重组表达和抗体制备 | 第66-69页 |
·Ran蛋白的基本动能 | 第69-72页 |
·Ran蛋白的GTP结合活性分析 | 第69-70页 |
·Ran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 | 第70-72页 |
·Ran在对虾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 第72-73页 |
·Ran基因在对虾各组织器官中的转录分析 | 第72-73页 |
·Ran蛋白在对虾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分析 | 第73页 |
·Ran蛋白的组织定位 | 第73页 |
·Ran蛋白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 | 第73-85页 |
·Ran蛋白参与了对虾抗病免疫过程 | 第73-76页 |
·Ran基因在抗病虾中上调表达 | 第73-76页 |
·病毒感染不同时期Ran的变化 | 第76页 |
3,2.2.2 Ran蛋白在抗病毒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 第76-85页 |
·免疫共沉淀确定与Ran相互作用的因子 | 第76-78页 |
·对虾myosin基因的结构 | 第78-79页 |
·myosin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和抗体制备 | 第79-81页 |
·体外验证对虾Ran蛋白和Myosin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81-82页 |
·昆虫细胞内验证对虾Ran和Myosin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82-84页 |
·体外验证对虾Myosin与Actin蛋白的互作 | 第84页 |
·对虾Ran蛋白与对虾血细胞吞噬作用的关系 | 第84-85页 |
·对虾Ran基因在抗病虾中的点突变 | 第85-89页 |
·Ran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抗病虾中存在点突变 | 第85-86页 |
·Ran蛋白结构分析 | 第86-89页 |
4 讨论 | 第89-91页 |
5 小结与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文章以及专利申请 | 第101-102页 |
致谢语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