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各种防治方法
--
生物防治
荧光假单胞菌2P24中oprF和sigX基因调控抗生素产量的研究
捕食性蝽类昆虫的DNA条形码研究
Cry1Ai蛋白杀虫活性的定向改造
苏云金芽胞杆菌LM1212菌株大质粒上orf28-32片段在HD73菌株中的功能分析
金龟子绿僵菌诱导花生根建立共生的研究
不同温度条件下多异瓢虫的生命表及控蚜作用研究
害虫生物防治的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调节途径—作物间作和野花带布局
温室中烟粉虱低密度危害条件下两种寄生蜂的释放技术及控害效果研究
利用转录组和16S测序技术评价Bt蛋白对龟纹瓢虫安全性的研究
农田景观组成对小麦、棉花捕食性天敌—害虫定性食物网结构的影响
砂引草内生菌多样性及一株内生菌Alternaria sp. P8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丽蚜小蜂取食糖分对寄生烟粉虱的影响及糖转运蛋白诱导表达分析
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及生防菌筛选
脂肪酸合酶及酰基-CoAΔ11去饱和酶在七星瓢虫滞育中的功能研究
哈茨木霉铜胁迫应答相关转录因子基因thmea1功能研究
斯氏顿绥螨与巴氏新小绥螨集团内捕食及联合释放评价
外来种斯氏钝绥螨和黄瓜新小绥螨间的集团内捕食及联合防治效果评价
茶足柄瘤蚜茧蜂的人工繁育及滞育特性研究
苘麻水提液对生菜、马齿苋和反枝苋化感作用的研究
杀虫剂对小菜蛾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的影响
高温胁迫对莲草直胸跳甲卵巢发育及卵黄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浅黄恩蚜小蜂与丽蚜小蜂的种间竞争及其生物防治潜能评估
具胃毒杀虫活性的球孢白僵菌工程菌剂对甘蓝害虫的整季田间防效和安全性评价
ECO-Friendly Approaches for Controlling of Storage Mites on Chinese Herbs
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的芽胞杆菌属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
稻田捕食性天敌对稻飞虱的捕食作用及其生态学机理研究
寄生蜂对棉铃虫凝集素和溶血素的调控及寄主新免疫因子的鉴定
赤眼蜂对不同寄主受精卵以及未受精卵的寄生选择及适应性研究
土壤放线菌分离菌株的分类鉴定与拮抗性筛选
生防芽孢杆菌ZA1的GFP基因标记及其定殖动态研究
长枝木霉T6发酵条件优化、抑菌活性成分分析及其杀线作用测定
植物病原真菌拮抗菌TG116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生防机理研究
贵州野生赤眼蜂种群鉴定及其生物防治潜能初步研究
胞壁完整性相关的20个信号转导与效应蛋白的功能分析及其与昆虫病原真菌生防潜能的关系
穿刺巴斯德芽菌Ppqh-3的分离、扩繁及其对根结线虫的防效研究
球孢白僵菌热激蛋白家族、Ca2+ATP激酶Pmr1、磷酸化酶Cdc14及腺苷酸环化酶的功能解析
中华通草蛉对长、短光周期的响应研究
球孢白僵菌组氨酸激酶家族、核激酶Weel和磷酸化酶Cdc25的功能解析
遗常室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苜蓿盲蝽的生物防治潜力
大湄公河次区域赤眼蜂品系筛选及其在水田IPM体系中的应用
野生地黄连作下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及关键微生物筛选
毛壳菌生物杀菌剂剂型的研究
河西走廊盐碱土中放线菌对几株植物病原真菌拮抗作用的筛选研究
奇异獾蛛的生物生态学及其体内相关酶的活性分析
西藏土壤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分离及基因型鉴定研究
苏云金芽胞杆菌Vip3Aa蛋白杀虫活性关键位点的研究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dv-e18的功能研究
球孢白僵菌凝溶胶蛋白基因BbGEL1的功能鉴定与AMPK蛋白激酶基因BbSNF1调控分生孢子产生相关基因的分析
内生细菌EBS05的GFP标记及其诱导番茄抗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研究
菜蛾盘绒茧蜂主要生物学和行为特性对寄生效能的影响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