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6页 |
1.1 双组份信号系统 | 第12-15页 |
1.1.1 双组份信号系统的基本机制 | 第12-13页 |
1.1.2 细菌中有代表性的双组份系统 | 第13-14页 |
1.1.3 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 第14-15页 |
1.2 细菌的细胞分化 | 第15-18页 |
1.2.1 细菌的多细胞性 | 第15页 |
1.2.2 细胞通讯 | 第15-16页 |
1.2.2.1 不同种类的信号分子 | 第15-16页 |
1.2.2.2 细菌的信号响应系统 | 第16页 |
1.2.3 细菌的细胞分化现象 | 第16-17页 |
1.2.4 芽胞杆菌中与细胞分化相关的双组份信号系统 | 第17-18页 |
1.3 苏云金芽胞杆菌 | 第18-19页 |
1.3.1 苏云金芽胞杆菌概况 | 第18页 |
1.3.2 苏云金芽胞杆菌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 第18页 |
1.3.3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应用情况 | 第18-19页 |
1.4 芽胞细胞中cry基因表达调控 | 第19-21页 |
1.4.1 转录水平的调控 | 第19-21页 |
1.4.2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 第21页 |
1.4.3 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 第21页 |
1.5 芽胞细胞中产生晶体的菌株 | 第21-23页 |
1.5.1 BtHD73菌株概况 | 第21-22页 |
1.5.2 BtHD73菌株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6 在非芽胞细胞中产生晶体的菌株 | 第23-24页 |
1.6.1 BtLM1212菌株概况 | 第24页 |
1.6.2 BtLM1212菌株研究进展 | 第24页 |
1.7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7.2 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2.1.1 菌株与质粒 | 第26-27页 |
2.1.2 生化试剂 | 第27-28页 |
2.1.3 抗生素 | 第28-29页 |
2.1.4 常用培养基和缓冲液 | 第29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0-36页 |
2.3.1 PCR模板粗制备 | 第30页 |
2.3.2 PCR扩增 | 第30-31页 |
2.3.3 酶切反应 | 第31-32页 |
2.3.4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 | 第32页 |
2.3.5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2页 |
2.3.6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2页 |
2.3.7 大肠杆菌热激转化 | 第32页 |
2.3.8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 | 第32-33页 |
2.3.9 Bt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3页 |
2.3.10 Bt的电击转化 | 第33页 |
2.3.11 同源重组筛选突变体 | 第33-34页 |
2.3.12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4页 |
2.3.13 芽胞形成率的测定 | 第34页 |
2.3.14 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34-35页 |
2.3.15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6-63页 |
3.1 LM1212菌株基因组初步分析 | 第36-37页 |
3.2 pLM248质粒初步分析 | 第37-39页 |
3.3 orf28和orf32基因的初步分析 | 第39-42页 |
3.3.1 orf28与orf32蛋白质结构域分析 | 第39-40页 |
3.3.2 orf28与orf32蛋白质3D结构预测分析 | 第40页 |
3.3.3 orf28与orf32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 | 第40-42页 |
3.3.4 orf28与orf32蛋白跨膜区域预测 | 第42页 |
3.4 orf28-orf29片段在HD73菌株中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 第42-50页 |
3.4.1 orf28-orf29片段突变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43-44页 |
3.4.2 orf28-orf29片段同源重组插入突变体的筛选与验证 | 第44-48页 |
3.4.3 HD73和HD(orf28-29)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8页 |
3.4.4 HD73和HD(orf28-29)表型观察 | 第48-49页 |
3.4.5 HD73和HD(orf28-29)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49页 |
3.4.6 HD73和HD(orf28-29)芽胞形成率的测定 | 第49-50页 |
3.5 orf28-orf29和orf28-orf32生物学功能分析 | 第50-57页 |
3.5.1 p35'gfp基因突变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50-51页 |
3.5.2 p35'gfp基因同源重组插入突变体的筛选与验证 | 第51-53页 |
3.5.3 荧光蛋白标记研究晶体细胞分化 | 第53-56页 |
3.5.4 含orf28-29和orf28-32的HD(p35'gfp)突变菌株的芽胞形成率 | 第56-57页 |
3.6 晶体细胞分化模式初探 | 第57-6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3-65页 |
4.1 orf28和orf32蛋白结构域功能分析 | 第63页 |
4.2 基因拷贝数对细胞表型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 HD73中同源片段对突变株的影响 | 第64页 |
4.4 下一步展望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