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茶足柄瘤蚜茧蜂的人工繁育及滞育特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10-18页
    1.1 苜蓿蚜第10-11页
        1.1.1 苜蓿蚜的发生与为害第10页
        1.1.2 苜蓿蚜的防治现状第10-11页
    1.2 茶足柄瘤蚜茧蜂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寄生蜂的人工繁殖与利用第12页
    1.4 昆虫滞育的研究进展第12-16页
        1.4.1 昆虫滞育的环境因子第13-14页
        1.4.2 滞育昆虫的生理生化特点第14-16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页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1.6.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6.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4页
    2.1 试验材料第18页
        2.1.1 供试虫源第18页
        2.1.2 供试寄主植物第18页
        2.1.3 仪器和试剂第18页
    2.2 茶足柄瘤蚜茧蜂扩繁技术研究第18-20页
        2.2.1 不同寄主植物对苜蓿蚜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8-19页
        2.2.2 生命表参数计算第19页
        2.2.3 苜蓿蚜对不同生长期蚕豆的选择第19页
        2.2.4 苜蓿蚜最适接蚜虫数量第19页
        2.2.5 茶足柄瘤蚜茧蜂最适接蜂比第19-20页
    2.3 温度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0-21页
        2.3.1 不同温度下茶足柄瘤蚜茧蜂发育历期的测定第20页
        2.3.2 茶足柄瘤蚜茧蜂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的计算第20-21页
        2.3.3 茶足柄瘤蚜茧蜂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拟合第21页
    2.4 光周期和温度对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诱导第21-22页
        2.4.1 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诱导敏感虫态的确定第21页
        2.4.2 温度和光周期对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的影响第21-22页
        2.4.3 诱导时长对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的影响第22页
        2.4.4 低温贮藏处理对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僵蚜的影响第22页
        2.4.5 滞育的判断标准第22页
    2.5 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期间生理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第22-23页
        2.5.1 实验种群的饲养及取样第22-23页
        2.5.2 茶足柄瘤蚜茧蜂蛹体糖类和醇类的提取与测定第23页
        2.5.3 茶足柄瘤蚜茧蜂蛹体总蛋白含量的提取与测定第23页
        2.5.4 酶液提取及保护酶活性测定第23页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3-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45页
    3.1 茶足柄瘤蚜茧蜂扩繁技术研究第24-34页
        3.1.1 不同寄主植物对苜蓿蚜存活率的影响第24页
        3.1.2 不同寄主植物对苜蓿蚜发育历期的影响第24-25页
        3.1.3 不同寄主植物对苜蓿蚜繁殖力的影响第25-26页
        3.1.4 不同寄主植物上苜蓿蚜的生命表参数第26页
        3.1.5 寄主植物的培育装置与方法第26-28页
        3.1.6 苜蓿蚜对不同生长期蚕豆的选择第28-29页
        3.1.7 苜蓿蚜最适接虫数量第29-30页
        3.1.8 茶足柄瘤蚜茧蜂最适接蜂比第30-31页
        3.1.9 茶足柄瘤蚜茧蜂的生产周期第31页
        3.1.10 茶足柄瘤蚜茧蜂田间释放第31-34页
    3.2 温度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第34-38页
        3.2.1 温度对茶足柄瘤蚜茧蜂发育历期的影响第34页
        3.2.2 温度对茶足柄瘤蚜茧蜂发育速率的影响第34-35页
        3.2.3 茶足柄瘤蚜茧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第35-37页
        3.2.4 茶足柄瘤蚜茧蜂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拟合第37-38页
    3.3 光周期和温度对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诱导的影响第38-40页
        3.3.1 茶足柄瘤蚜茧蜂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阶段及滞育虫态第38页
        3.3.2 温度和光周期对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诱导的影响第38-39页
        3.3.3 诱导时间对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率的影响第39-40页
        3.3.4 低温贮藏对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僵蚜的影响第40页
    3.4 滞育期间茶足柄瘤蚜茧蜂生理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第40-45页
        3.4.1 滞育期间茶足柄瘤蚜茧蜂糖类含量的变化第40-42页
        3.4.2 滞育时间对茶足柄瘤蚜茧蜂醇类代谢的影响第42-43页
        3.4.3 滞育时间对茶足柄瘤蚜茧蜂蛋白含量的影响第43-44页
        3.4.4 滞育时间对茶足柄瘤蚜茧蜂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影响第44-45页
4 讨论第45-48页
    4.1 茶足柄瘤蚜茧蜂繁殖技术研究第45页
    4.2 温度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第45-46页
    4.3 光周期和温度对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诱导的影响第46页
    4.4 滞育期间茶足柄瘤蚜茧蜂生理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第46-48页
5 结论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8页
作者简介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酸钠提高马铃薯对黑痣病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抗病机制
下一篇: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新麦草种质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