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dv-e18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文中的缩略词第10-14页
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26页
    1.1 杆状病毒概论第14-16页
        1.1.1 杆状病毒的分类第14页
        1.1.2 杆状病毒的结构第14-16页
        1.1.3 杆状病毒的感染周期第16页
        1.1.4 杆状病毒的基因表达第16页
    1.2 杆状病毒的核心基因第16-19页
    1.3 杆状病毒的结构蛋白第19-22页
        1.3.1 核衣壳结构蛋白第19-20页
        1.3.2 囊膜蛋白第20-22页
    1.4 基因敲除与λ-Red同源重组技术第22-25页
        1.4.1 Bac-to-bac表达系统第23-25页
    1.5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5-26页
2 实验材料及工具第26-34页
    2.1 实验材料第26-32页
        2.1.1 菌株、细胞系第26页
        2.1.2 质粒第26页
        2.1.3 培养基及抗生素第26-27页
        2.1.4 常用的酶及分子量Maker第27-28页
        2.1.5 常用试剂及试剂盒第28页
        2.1.6 常用溶液、缓冲液的配制方法第28-30页
        2.1.7 引物合成及测序第30-31页
        2.1.8 实验过程中所构建的重组质粒及重组病毒第31-32页
    2.2 主要仪器第32-34页
3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34-50页
    3.1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4-42页
        3.1.1 重组质粒pKS-eup-cm-edp的构建第34-40页
        3.1.2 重组质粒pF-gfp-P_(p10)-P_(e18)e18-sv40-polh的构建第40页
        3.1.3 重组质粒pF-gfp-P_(p10)-P_(iel)-e18-sv40-polh的构建第40-41页
        3.1.4 重组质粒pF-P_(p10)-e18-sv40-polh的构建第41-42页
    3.2 Bacmid突变体的构建第42-46页
        3.2.1 敲除e18基因第42-43页
        3.2.2 敲除e18基因的Bacmid突变体的鉴定第43-44页
        3.2.3 转座及重组Bacmid的筛选与鉴定第44-46页
    3.3 DNA对Sf9细胞的转染第46-47页
    3.4 病毒上清液的收取及TCID_(50)的测定第47页
    3.5 病毒液感染Sf9细胞第47-48页
    3.6 免疫荧光及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第48-50页
        3.6.1 免疫荧光第48-49页
        3.6.2 共聚焦显微镜照相第49-50页
4 实验结果第50-65页
    4.1 e18(ac143)基因的敲除及回复突变体的构建第50-53页
    4.2 敲除e18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第53-56页
    4.3 e18早表达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第56-61页
        4.3.1 e18早表达突变体Bacmid的构建第56-57页
        4.3.2 两种不同的e18早表达突变体Bacmid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第57-61页
    4.4 e18极晚期过量表达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第61-63页
        4.4.1 e18极晚期过量表达突变体Bacmid的构建第61-62页
        4.4.2 e18极晚期过量表达突变体Bacmid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第62-63页
    4.5 ODV-E18在宿主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第63-65页
5 讨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外光照对Aβ-Cu2+/Zn2+聚集体稳定性和活性氧产生的影响
下一篇:核电厂重要仪表通道的测量不确定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