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影院经济与文化空间:近代上海的电影院业研究(1896-1949)
中国企业与外国资本--汉冶萍公司对日借款研究(1896-1931)
民国时期湖北童子军研究
陈渠珍与湘西近代化研究
张之洞癸卯年心态、诗作及政治转向
清末中美商约谈判中的版权交涉
晚清湖南义庄研究
杨度的中华民族观探析
民国时期杭州丝绸外销及其行业影响研究(1912-1937)
民国时期潘公弼新闻实践与思想研究
“自治”时期呼伦贝尔的政局变迁(1915-1920年)
近代基督教会在华免税问题研究(1842-1927)
近代中国国籍观念的演变
北洋时期白话文运动的官方资源研究
东北蒙务机构研究
晚清来华西方人视域下的中国妇女生存状况
《密勒氏评论报》中的浙籍名人群体研究(1918-1948)
从域外游记看晚清士人的卫生观念
汤寿潜革职事件研究
袁世凯的对外观念研究
福康医院与民国绍兴医疗卫生事业研究
近代佛山地区慈善事业研究(1840—1938)
民国时期湖北屠宰税研究(1915-1949)
清末新政时期安徽新军研究
晚清安徽南部地区农业用水纠纷研究--以淮河以南地区为研究对象
直鲁豫巡阅使研究
1912-1927年新型民间社团义演研究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刻书研究
晚清驻外参赞群体研究
洋务企业地理分布研究
异域浮鸥归--翁文灏救国道路的选择与实践
姚莹边疆经略思想研究
清末民初日本僧人的西藏调查及其对西藏的认识
地方文化与地方政治:从陶真人信仰看湖南地方自主性的演变(1852-1958)
国难下的新闻教育研究--以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为个案(1929-1941)
近代东北地区美孚石油公司研究(1890~1936)
民国初期奉天省旗民生存状况研究(1911-1928)
清末民初营口商会活动的历史透视(1906-1931)
清末留日学生翻译活动研究
清末民初昭乌达盟三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蒙地放垦研究
清末民初太子河治水研究(1860-1931)
民国时期媒体的危机事件报道--以“临城劫车案”事件报道为例
清末民初中国接触国际版权公约研究
瞿鸿禨年譜
晚清时期盛宣怀对外观念研究
一战时期北京政府对德奥商船处理研究
近代葫芦岛筑港活动及意义(1908-1931)
晚清湖南宾兴研究
咸同之际(1851-1865)湘抚权力演变的考析
晚清以来山西义学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