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导言 | 第10-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三、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4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2013 年诽谤法》颁布以前英国ISP的诽谤侵权责任认定 | 第16-27页 |
第一节 英国诽谤法概述 | 第16-18页 |
一、英国诽谤法立法概况 | 第16-17页 |
二、英国诽谤侵权法原理 | 第17-18页 |
第二节《2013 年诽谤法》颁布以前的ISP归责原则及评价 | 第18-27页 |
一、《1996 年诽谤法》下ISP被归为“参与发表者” | 第19-21页 |
二、《2002 年电子商务指令》下ISP视为“帮助发表” | 第21-24页 |
三、《1996 年诽谤法》与《2002 年电子商务指令》的冲突 | 第24-27页 |
第二章 《2013 年诽谤法》对ISP规则的改革 | 第27-37页 |
第一节 英国立法者改革方向上的价值取舍 | 第27-31页 |
一、言论自由取向下扩大ISP的豁免权 | 第27-29页 |
二、名誉权保护下对《1996 年诽谤法》第一部分第1节的修改 | 第29-30页 |
三、互联网产业发展下引入ISP的行为准则 | 第30-31页 |
第二节《2013 年诽谤法》中ISP规则初步形成 | 第31-37页 |
一、ISP分类 | 第32-33页 |
二、辨认规则 | 第33-34页 |
三、通知规则 | 第34-37页 |
第三章《ISP诽谤条例》对ISP规则的补充 | 第37-44页 |
第一节《ISP诽谤条例》的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第二节《ISP诽谤条例》规定的《时间进度表》 | 第38-42页 |
一、反通知规则 | 第38-40页 |
二、立即删除规则 | 第40-42页 |
第三节 英国ISP诽谤侵权责任体系的确立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中国ISP的诽谤侵权责任认定 | 第44-53页 |
第一节ISP直接侵犯名誉权的法律原理 | 第44-46页 |
第二节ISP间接侵犯名誉权的法律原理 | 第46-53页 |
一、ISP间接侵权的特殊性 | 第46-47页 |
二、ISP间接侵权的具体类型 | 第47-48页 |
三、ISP替代侵权的责任认定 | 第48-53页 |
第五章 英国诽谤法实践对中国立法的启示 | 第53-61页 |
第一节 中英诽谤案件中ISP的责任比较 | 第53-58页 |
一、英国以专门性法律规制网络诽谤的模式值得学习 | 第53-55页 |
二、英国法诽谤案件ISP承担责任的实践性较强 | 第55-57页 |
三、英国法ISP的分类及责任范围更加清晰合理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完善中国名誉侵权案件中ISP规则的建议 | 第58-61页 |
一、确立体系化的规制ISP间接侵害名誉权的规则 | 第58-59页 |
二、对“通知即删除”的ISP规则的修订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