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晚清宜兴的文人集团研究
近代城市宫观与地方社会--以杭州玉皇山福星观为中心
张謇与南通博物苑
民国时期苏州街道建设研究--以1934-1935年东西中市大街拓展为例
清末民初大理白族知识分子群体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
近代广西留学生群体研究
民国时期云南各民族国民意识生成研究
民国时期左舜生的社会与政治活动研究
民国滇越铁路视域下个旧锡矿与个旧城市发展研究
崔国因研究
民国时期开发黎区的计划及实施
民国时期长城的表述及其意义研究
井岳秀与近代陕北社会发展研究
民国时期甘肃河西地区水利建设研究
陈夔龙从政活动研究(1901-1911)
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乔家复字号在近代包头城的发展研究
清代来华英国传教士与中国佛教--以马礼逊、李提摩太、苏慧廉为例
民国时期的黎族经济
近代北京的平民社会--以相声为切入点的考察(1900-1950)
近代天津澡堂业研究
民国时期杭州缫丝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述论(1912-1937)
洋务运动后期防军研究
苏州古典园林经营管理的现代转型研究
《晚清名儒年谱》中的自编年谱研究
1899年营口鼠疫流行研究
从西姆拉会议看民国初期北京政府对西藏的治理
维新时期报刊与科技知识的传播:侧重阅读人群考察
晚清汉口的美国人--基于《美国驻汉口领事报告(1861-1906)》的考察
“致力于拔高僧伽地位”: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下的佛教振兴运动
民国时期学生装研究
民国济良所研究--以江浙地区为中心的考察(1927—1937)
福州严复史迹研究
民国时期湘西桐油业研究
护法运动与晋系集团的崛起研究(1917-1922)
马达汉西域考察述论
地域文化及其社会影响--晚清时期在黔湘籍人物群体研究
清末河南传统士绅与新式教育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矿工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民国时期西江流域水灾和应对研究--以广西梧州为中心
《平桂纪略》笺注
严译《社会通诠》新论
立宪派对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理解与传播
民国时期中国国际关系学发展研究
近代湖南警政研究(1898-1926年)
晚清至民国时期梧州银钱业研究
民国时期南京钱庄研究
清末满族留日学生的政治改革主张--以东京《大同报》为中心的考察
民国时期湘西灾荒救济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民国新女性婚恋观研究--以《妇女杂志》(1920-1925)为例
李鸿章洋务公文研究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