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20世纪初《申报》书籍广告研究(1901-1911)
美国独立史知识在晚清社会的传播研究
清末疆臣沙克都林札布研究
清末吐鲁番直隶厅新式教育研究
《清真铎报》研究
林则徐的形象演变与记忆建构
清遗民社会生活研究
民国时期厦门口岸的华侨出入境与管理
晚清福建社会问题及地方治理--以陈盛韶《问俗录》为中心
民国时期湖北社会调查研究
洋务运动背景下近代武汉科技文化发展研究
容闳及其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哀歌叹短衣,白首壮心违--试析梅思平由爱国书生到“汉奸政客”的政治命运
从1885-1887年中越勘界争议论清政府巩固西南边疆的保边之策
北洋政府内务部公报研究(1912-1928)
民国时期汉中五县插花地清理拨正研究
北京《晨钟报》视域下的禁烟禁毒问题研究
近代中国传统专制主义批判考论--基于中西马三种批判路径的梳理
鸦片与政治:民国时期贵州禁政研究
晚清民国时期天山麓地区汉族移民文化研究(1875-1949)
民国前期康区政治态势及治理研究(1912-1928)
清末江苏邮政研究(1866-1911)
论李鸿章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清末广西谘议局研究
失序与重塑:咸同时期清水江流域的社会动乱与乡村治理
民国广东省政府对连阳瑶族的治理与开化研究(1927—1949)
民国北平广播电台研究
他者形象—《纽约时报》视角下的清末中国形象(1900-1905)
民国时期拉卜楞地区藏蒙民族社会消费研究
清末民初山西中下层商人家庭研究--以《武氏家书》、《王富堂家书》为中心
秩序·女权·革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的“娜拉”论争
清末民初山西新式教师群体研究(1901-1922)--以太原、晋中为例
晚清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研究(1869-1911)
民国山西农村社会经济初探--以文倚村契约文书为中心的考察
民国时期河西地区佛教研究
志锐与清末西北政局
晚清民国儿童围涎研究--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为例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对舟山群岛的调查及其影响研究
刘尔炘研究
民国时期甘肃盐政制度建设研究
崧蕃治理西南、西北边疆研究
金陵书局与晚清学术(1864-1911)
《农学报》研究
王烜研究
民国成都城隍庙变迁研究
湘潭近代人才群体研究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疫灾流行与公共卫生意识的变迁研究
清末时期洪江育婴堂研究
清末新政影响下的长春教育
民国时期吉林地区社会教育研究(1912-1931)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