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嬗变
北洋政府时期特赦制度研究
旅沪甬商钱业资本产生、积累及投放研究
民国时期山西药铺发展初探
日本人眼中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事件
从浙江荒田清查看同光时期州县的财权
民国时期湘西禁烟研究
清末筹还国债运动研究
湖南咨议局司法议案探究
包头蒙古行研究(1846-1949)
甲午以前中国士人眼中的日本形象研究(1840-1894)--以《早期日本游记五种》为例
晚清香港保良局和新加坡保良局研究--以妇孺救助为基础
贾士毅财政金融思想研究(1912-1937)
近代三水与江门口岸地位关系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清末广州《岭学报》维新思想与西学传播研究
民国时期湖北庙产纠纷研究
《时报》广告与清末上海社会变迁
《良友》漫画视域中的民国社会研究
民国时期上海女性主动离婚问题研究(1912-1937)
民国时期上海广告研究--以香烟为例的分析(1927—1937)
青霉素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清末蒙旗社会危机--以科尔沁右翼前旗为例
民国时期国人新疆考察文献研究
试论19世纪70年代中日围绕“琉球问题”的交涉及其影响
晚清婺源商人在广东之研究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纳妾现象研究--以《盛京时报》刊载为中心
袁世凯与北洋新军现代化
民国时期妇女经济独立问题研究--以《女青年》(1925-1937)为中心的考察
章太炎与筹边公署(1912-1913)
传统教育的离异与回归--从经心书院到存古学堂(1869—1911)
《新政和革命交织下的疆臣陈夔龙》
留学前后:留日士官生群体特征研究
民国社会学界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接受与传播
民国时期《孙子兵法》研究评述
论李文海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民国时期中华国货维持会研究(1911-1937)
“火”:庚子事变再研究
清末民初读经论争问题研究(1914-1918)
汤化龙宪政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民国时期中华全国铁路协会研究
清末民国保定医疗慈善事业研究--以《救济院档案》为中心
新旧之间:英敛之的社会活动与思想研究
保定育婴堂研究(1912-1928)
筹安会研究
塑造新儿童:民国上海儿童健康运动研究(1919-1937)
清末民国保定妇婴救济事业研究--以《救济院档案》为中心
清代奉锦山海关道研究
民国时期绥远地区所属县保卫团问题研究(1916-1937)
环境史视域下民国时期东北木材利用工业研究
甘肃省第一届省议会研究(1913-1918)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