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湖南义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文章框架 | 第18-19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晚清湖南义庄兴起的背景 | 第20-42页 |
第一节 湖南义庄在历朝兴设情形 | 第20-27页 |
一、宋元明湖南义庄的兴设 | 第21-25页 |
二、清代湖南义庄的兴设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晚清湖南义庄兴起的缘由 | 第27-42页 |
一、宗族制度的发达 | 第27-31页 |
二、清政府的倡导 | 第31-34页 |
三、农民运动与湘军崛起 | 第34-42页 |
第二章 晚清湖南义庄的发展及管理 | 第42-56页 |
第一节 晚清湖南义庄的发展情形 | 第42-47页 |
一、义庄的设置及其建置者身份考察 | 第42-45页 |
二、义庄的分布及其特征 | 第45-47页 |
第二节 义庄的管理组织制度 | 第47-56页 |
一、义庄的管理组织机构 | 第47-52页 |
二、义庄庄产的管理 | 第52-56页 |
第三章 晚清湖南义庄的宗族慈善活动 | 第56-71页 |
第一节 义庄的宗族慈善活动 | 第56-65页 |
一、赡济族人 | 第56-62页 |
二、兴办义学 | 第62-65页 |
第二节 义庄慈善活动的基本特征 | 第65-71页 |
一、以血缘亲疏实施赡济 | 第65-66页 |
二、以济贫为主要保障目标 | 第66-67页 |
三、受助族人须符合经济和道德双重要求 | 第67-68页 |
四、义庄设置者多为湘军将领 | 第68-71页 |
第四章 对晚清湖南义庄的评价 | 第71-85页 |
第一节 晚清湖南义庄的积极作用 | 第71-80页 |
一、救济族中贫困者、培养人才 | 第71-74页 |
二、维护社会秩序 | 第74-80页 |
第二节 晚清湖南义庄的局限性 | 第80-85页 |
一、救济水平不高 | 第81-82页 |
二、救济范围有限 | 第82-85页 |
结语 | 第85-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8页 |
附录 | 第98-100页 |
后记 | 第100-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