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愚石居集》校注
《奇游漫记》校注
中唐文学中的市井女性形象研究
魏晋文学与儒学关系研究
儒学文化的悖离与回归--晚明士人美学态度的现代观照
权力·话语·政治文化--夏衍话语实践研究
侯景乱后梁陈文学研究
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学研究
中唐韩愈研究二题
王粲研究三题
林徽因创作现代性特征研究
心灵的还乡--论现代“两浙”作家的“江南情怀”
绚烂的别样青春--“80后写作”的青年亚文化现象阐释
生活的艺术与艺术的生活--从休闲文化视域看林语堂的闲适文学观
三毛作品的审美品格
论郁达夫的“卢梭情结”
《文心雕龙》和谐思想研究
乡村行吟者刘亮程
论《世说新语》与魏晋士人的审美风尚
包佶考证
论谢冰莹前期创作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
两汉扶风班氏家族文学考论
敦煌变文中的佛教“果报观念”
西方反讽诗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在“诗”与“史”之间:沈从文思想研究
人道主义的守望者--论钱谷融的文学人生
认同焦虑下的中国现代文学--以鲁迅及其文学实践为中心
文学的湘西--20世纪中国文学湘西叙述的误读与重构
清末民初自由思潮与文学思想
刘绶松学术思想研究
人与自然:知青文学的一种独特创作视角
中国20世纪行旅文学回眸
沈从文与《大公报》文艺副刊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对男权文化的解构
十七世纪瓷器装饰和晚明文学
略论先秦儒道生死观与文学
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之批评
江盈科小品研究
“竹林七贤”与“海佐七贤”文学比较研究--“代表人物”为中心
80年代初三部“人道主义”作品论争的重新考证
论屈原的生命意识
《周颂》礼乐制度研究
五四文学中的女子问题叙事--以同期女子解放思潮和运动事实为参照
中国现代作家与道家文化
战争背景下东北沦陷区文学与外来文学关系研究
在文学与抗战之间--《七月》《希望》研究
《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
为求觉世著文章--梁启超的文学活动及外来影响
精神抵抗:东北沦陷区报纸文学副刊的政治身份与文化身份--以《大同报》为样本的历史考察
儒道结合--马融文学观中的基础性思想研究
上一页
[188]
[189]
[190]
[191]
[19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