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 | 第7-8页 |
二、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之特色 | 第8页 |
三、 选题之意义与创新 | 第8-10页 |
第一章 90 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文化语境 | 第10-23页 |
第一节 文学及审美形态的多元化 | 第10-14页 |
一、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 | 第10-12页 |
二、审美形态的多元化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回到日常生活和个人化写作 | 第14-20页 |
一、回归日常生活之前 | 第14-16页 |
二、回归日常生活 | 第16-19页 |
三、个人化写作 | 第19-20页 |
第三节 60 后女性作家的成长与写作 | 第20-23页 |
一、时代背景与成长经历对 60 后女作家创作的影响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观照下的 90 年代中国女 性主义批评 | 第23-34页 |
第一节 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简论 | 第23-26页 |
一、多元性和开放性 | 第23-24页 |
二、共性和差异 | 第24-26页 |
第二节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 第26-34页 |
一、妇女形象批评 | 第26-30页 |
二、“阅读女性”式的批评 | 第30-34页 |
第三章 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的开拓与困境 | 第34-45页 |
第一节 他人的酒杯 | 第34-38页 |
一、“理论风暴”中的一个经验孤儿 | 第34-35页 |
二、“拿来主义”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 第35-38页 |
第二节 建构与困境 | 第38-45页 |
一、解构男性中心主义 | 第38-39页 |
二、重建女性文学史 | 第39-40页 |
三、女性文化与女性主义诗学 | 第40-42页 |
四、女性主义批评本土化进程中的困境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