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战争背景下东北沦陷区文学与外来文学关系研究

提要第1-8页
绪论第8-17页
第一章 战争背景下东北文学的生成状态第17-65页
 第一节 战争改变了文学环境第17-23页
  一、战争的“他者”意识阻隔了文学联系第17-20页
  二、文学转向:流俗的“大众化”第20-23页
 第二节 战争的“显像”:文化的强化管制第23-32页
  一、文化政策与监管策略第24-29页
  二、“圣战”的号召力第29-32页
 第三节 战争的“隐像”:软化手段的使用第32-38页
  一、文坛繁荣的假象:征文和奖赏的泛滥第32-36页
  二、殖民意识的变形:蓄意歪曲与篡改第36-38页
 第四节 文学“返祖”:威压下的选择第38-46页
  一、反观“传统”:民族精神的寄托第39-41页
  二、“技术”回归:题材借鉴和形式整合第41-46页
 第五节 体悟战争的文学书写第46-55页
  一、“乡土”文学的民族释义第46-49页
  二、回避现实的文学路径第49-52页
  三、作家视野中的战争印迹第52-55页
 第六节 战争带来的伪“世界性”文学空间第55-65页
  一、伪“世界性”的文学空间第56-59页
  二、战争铁幕下的文学借镜第59-65页
第二章 日本文学的输入与拒斥第65-113页
 第一节 日本文学走进东北第65-85页
  一、日本文学在东北:在文学精神与政治意识之间第65-69页
  二、杂志聚焦:日本文学流传“满洲”的透视第69-76页
  三、同在“满洲”:“日系”文人的文学第76-85页
 第二节 辨析中的文学借鉴第85-95页
  一、“日满”关涉:“左翼”文学类似命运第85-88页
  二、艺术共识:借鉴日本文学的初衷第88-93页
  三、审视中的截取:武者小路实笃印象第93-95页
 第三节 接近的融合:古丁与日本文学第95-106页
  一、古丁的矛盾:“大作家”幻梦的破灭第95-100页
  二、在传统与现代中构筑文坛观念第100-102页
  三、与夏目漱石、石川啄木对话第102-106页
 第四节 阴影中的亮色:从有岛武郎到梁山丁第106-113页
  一、人性关怀的理解:心灵表达的赞许第106-108页
  二、浸润乡土情怀的人道意识第108-110页
  三、对尊严与自由意志的认可第110-113页
第三章 “穿越”战争的文学诉求:俄苏文学在东北第113-144页
 第一节 俄苏文学的“魅惑”第113-121页
  一、俄苏文学传播中心:“北满”第113-117页
  二、苦难命运的希求:现实主义第117-121页
 第二节 俄苏文学艺术的诠释第121-130页
  一、典型塑造:下层小人物第121-124页
  二、批判现实的力量坚守第124-127页
  三、“流浪汉”艺术气质熏陶第127-130页
 第三节 俄苏文学的嗜读者:梁山丁与王秋萤第130-138页
  一、“乡土人生”的共感:山丁与俄苏文学第130-133页
  二、“悲苦命运”的相系:秋萤与俄苏文学第133-138页
 第四节 “艺文志”派中的异响:疑迟第138-144页
  一、结缘俄苏文学:“北满”经验第138-140页
  二、仇恨的化解:托尔斯泰的“道德”点染第140-142页
  三、环境的张力:从《猎人笔记》到《雪岭之祭》第142-144页
第四章 飘洒东北的“欧风美雨”第144-174页
 第一节 西方视野:东北文学生存的趋向第144-151页
  一、战争激起的“盲目”拿来主义第144-146页
  二、动荡环境中的精神崇尚第146-151页
 第二节 现代意识的诠释:爵青的“极致”表达第151-166页
  一、爵青嗜恋的现代主义第152-153页
  二、对爱伦·坡艺术的偏执第153-162页
  三、对“纪德主义”的追随第162-166页
 第三节 浪漫的歌吟者:小松第166-174页
  一、与欧美文学接触的基础第166-167页
  二、“以诗入文”的艺术追求第167-174页
结语第174-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86页
附录:隔而不断的“五四”文学关联第186-2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218-219页
中文摘要第219-223页
Abstract第223-226页
后记第226页

论文共2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都市文化语境下90年代都市小说的审美研究
下一篇:文化视野下美国20世纪战争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