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韩愈研究二题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上篇:韩愈与中唐思想的转变 | 第6-25页 |
引言 | 第6页 |
第一节 中唐的政治与思想背景 | 第6-10页 |
一 中唐的政治背景 | 第6-7页 |
二 中唐的思想概况 | 第7-9页 |
三 韩愈的地位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新禅宗的"入世转向"及影响 | 第10-12页 |
第三节 韩愈儒道的突破与转变 | 第12-24页 |
一 韩愈的道统论 | 第12-17页 |
二 韩愈的心性论与辟佛老 | 第17-20页 |
三 李翱的心性论贡献 | 第20-22页 |
四 韩愈的师道说 | 第22-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下篇:中唐古文运动的谱系——以韩愈为中心 | 第25-47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第一节 中唐以前的古文改革 | 第26-27页 |
一 西魏和隋代的古文改革 | 第26页 |
二 唐代复古先驱陈子昂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中唐初期古文家的文与道 | 第27-35页 |
一 "开元盛世之文"与"天宝之风尚党" | 第27-30页 |
二 中唐初期古文家的思想与文学 | 第30-34页 |
三 初期古文家的局限简析 | 第34-35页 |
第三节 韩愈古文运动的观念与实践 | 第35-46页 |
一 韩愈的文以明道观 | 第35-36页 |
二 古文运动与夷夏之辨 | 第36-40页 |
三 古文运动与藩镇割据 | 第40-42页 |
四 寒族仕进与不平则鸣 | 第42-43页 |
五 韩愈兼收并蓄的文学实绩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征引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