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清后期(1840~1911年)论文

立宪派对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理解与传播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7页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10页
        (二)理论意义第10页
        (三)现实意义第10-11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1-15页
        (一)立宪派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的研究第11-12页
        (二)立宪派对西方民主政治传播与实践的研究第12-13页
        (三)立宪派政治思想转变的研究第13-15页
    三、研究方法与特色第15-17页
        (一)研究方法第15页
        (二)研究特色第15-17页
第一章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入第17-29页
    一、早期驻外使节对西方政治的初步认识第17-22页
        (一)对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与传播第19-21页
        (二)对“民主之国”与“君民共主之国”的比较第21-22页
    二、早期维新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第22-26页
        (一)早期维新派的议院观第22-25页
        (二)君主立宪思想的启蒙第25-26页
    三、戊戌维新派对民权、国会的理解第26-29页
        (一)从“天赋人权”到“主权在民”第26-27页
        (二)设“议会”政治纲领的提出第27-29页
第二章 立宪派对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抉择第29-38页
    一、政党观的形成第29-31页
        (一)政党道德第29-30页
        (二)政党功能第30-31页
    二、国民立宪论的提出第31-34页
        (一)“请开国会”的呼声日益高涨第32-33页
        (二)“国民立宪”与“政府立宪”的对立第33-34页
    三、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第34-38页
        (一)两种立宪模式的区分第34-35页
        (二)“开明专制论”的提出第35-38页
第三章 立宪派对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传播第38-46页
    一、兴办报刊、出版书籍第38-42页
        (一)报刊传媒的作用第38-40页
        (二)西方书籍的译介第40-42页
    二、举行集会、发表演说第42-44页
    三、互通函电、联名上书第44-46页
第四章 立宪派政治宣传的效果与影响第46-64页
    一、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广泛传播第46-51页
        (一)法制改革思想的传播第46-48页
        (二)地方自治思想的传播第48-51页
    二、立宪派与革命派的论战第51-54页
        (一)国民有无革命之能力第51-52页
        (二)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之比较第52-54页
    三、对清末预备立宪进程的推动第54-59页
        (一)立宪派的议政实践第54-57页
        (二)国民政治参与程度的扩大第57-59页
    四、对民国初年民主政治的影响第59-64页
        (一)辛亥革命中立宪派的转变第59-61页
        (二)民初议会制的建立第61-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71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要获奖情况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民警职业压力缓解对策研究--以新疆克拉玛依市民警为例
下一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天水师范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