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姆拉会议看民国初期北京政府对西藏的治理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17页 |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西姆拉会议召开前北京政府对西藏的治理 | 第17-28页 |
| 第一节 清末西藏政情概述 | 第17-22页 |
| 一、清末治藏政策的转变:由消极保守到积极进取 | 第17-19页 |
| 二、清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关系的恶化 | 第19-22页 |
| 第二节 民国初期北京政府的治藏政策及其实施 | 第22-28页 |
| 一、宣誓主权,设置机构,派遣长官 | 第22-25页 |
| 二、尹昌衡西征 | 第25-26页 |
| 三、“抚慰政策”的实施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西姆拉会议召开前的中英博弈 | 第28-39页 |
| 第一节 从“拒绝回应”到“同意谈判” | 第28-35页 |
| 一、《八一七备忘录》的提出 | 第28-31页 |
| 二、北京政府的应对 | 第31-35页 |
| 第二节 就具体问题的磋商与争执 | 第35-39页 |
| 一、就会谈形式、地点以及代表人选的磋商 | 第35-37页 |
| 二、就西藏地方代表身份的争执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西姆拉会议召开期间的中英博弈 | 第39-63页 |
| 第一节 北京政府代表同西藏地方代表的交锋 | 第39-43页 |
| 一、西藏地方议案的提出 | 第39-41页 |
| 二、北京政府的驳复 | 第41-43页 |
| 第二节 划界之争 | 第43-49页 |
| 一、北京政府的四次让步 | 第43-45页 |
| 二、英方的三种方案 | 第45-46页 |
| 三、划界谈判失败的原因 | 第46-49页 |
| 第三节 北京政府极力维护西藏主权 | 第49-58页 |
| 一、北京政府的主权观 | 第49-54页 |
| 二、西藏政治地位的认定 | 第54-58页 |
| 第四节 陈贻范的擅自画行与北京政府的应对 | 第58-63页 |
| 一、陈贻范的擅自画行 | 第58-62页 |
| 二、北京政府的应对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对民国初期北京政府治藏的认识和评价 | 第63-71页 |
| 第一节 民国初期北京政府积极治理西藏 | 第63-67页 |
| 一、北京政府对西藏的积极治理 | 第63-65页 |
| 二、北京政府在西姆拉会议上的表现 | 第65-67页 |
| 第二节 民国初期北京政府在治藏过程中的过失与不足 | 第67-71页 |
| 一、“剿抚政策”的不彻底 | 第67-68页 |
| 二、接受被动会谈 | 第68-71页 |
| 结语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