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史学理论
--
史学史
--
中国
郭东旭先生与宋代法制史研究
傅斯年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陈去病的史学贡献
实证与诠释的会通--20世纪前半期中国留美史家群体研究
王夫之《读通鉴论》的史学理论价值
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建国后17年史学主潮研究
延安时期革命史叙事范式初探
1983年—中国新时期史学的转变
论方以智的哲学和史学思想
顾颉刚“古史层累说”探析
论范文澜向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转变
从《唐鉴》看作者范祖禹的历史观
郭沫若史学思想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兼与国内外一些研究意见的商榷
傅斯年国家建构思想研究
谢彬边疆研究述论
范晔《后汉书》史论探析
顾颉刚历史民俗学思想研究
刘知几对北朝史学评述之研究
战国策派的文化形态史观研究
朱希祖与现代中国史学的科学化
唐德刚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何炳棣的史学成就及史学特点研究
齐思和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
刘掞藜生平与学术思想研究
胡如雷史学研究--以《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为中心的考察
《南史》研究--以《宋书》为比较主体
周谷城的世界史研究
陈黻宸及其史学
蒙文通民族史研究
何兹全史学成就研究
叶适历史盛衰论研究
史家学识与台谏手段--范祖禹《唐鉴》史学特色论析
论徐枋对人物的评价
《大学衍义补》的历史意识与其事功关切
蔡尚思与民国时期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权势转移—1958年“史学革命”中激进青年史家群体的形成及演变
朱维铮的经学史研究
蜀汉硕儒谯周研究--以人物生涯和学术著作为中心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学院派”--以民国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所为中心的考察
论张海鹏对中国近代史宏大叙事的探索
苏轼史论研究
论傅乐成史学
《国史大纲》与《中国史纲》比较研究
高似孙《史略》研究
侯外庐对中国古代社会宗法性的研究
选择与转向:对萧公权学术研究的考察
马融经学研究
金毓黻先生著述考
陈伯陶寓港史学著述研究
民族性的书写:论抗战时期民族复兴话语下的史学研究(1931-1945)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