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古史层累说”探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1.2.1 研究顾颉刚的专著 | 第11-13页 |
1.2.2 顾颉刚“层累古史说”问题的研究 | 第13-20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第2章 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的思想渊源和学术背景 | 第21-35页 |
2.1 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的思想渊源 | 第21-32页 |
2.1.1 传统汉学的影响 | 第21-22页 |
2.1.2 传统辨伪学者对顾颉刚的影响 | 第22-26页 |
2.1.3 近代今古文经学家的影响 | 第26-28页 |
2.1.4 胡适、钱玄同的影响 | 第28-32页 |
2.2 “层累说”的学术背景 | 第32-35页 |
2.2.1 西方学说的传入 | 第32页 |
2.2.2 思想自由之学风 | 第32-33页 |
2.2.3 由经入史的转变 | 第33-35页 |
第3章 史观中蕴含的史学方法 | 第35-48页 |
3.1 历史演进法 | 第35-39页 |
3.2 用“故事的眼光”研究古史 | 第39-43页 |
3.3 “伪史移置法” | 第43-48页 |
第4章 “层累说”彰显的史学思想 | 第48-59页 |
4.1 进化史观 | 第48-51页 |
4.2 疑古的思想 | 第51-54页 |
4.3 注重史料 | 第54-59页 |
4.3.1 重视史料,去伪存真 | 第54-55页 |
4.3.2 史料的选取范围广泛 | 第55-57页 |
4.3.3 记载与实物 | 第57-59页 |
第5章 顾颉刚对当代学术的影响 | 第59-66页 |
5.1 引发了“走出疑古时代”思潮 | 第59-64页 |
5.1.1 “走出疑古时代”的提出 | 第59-60页 |
5.1.2 “走出疑古时代”的观点 | 第60-61页 |
5.1.3 “走出疑古时代”评价问题 | 第61-64页 |
5.2 顾颉刚的批判精神的启示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