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学识与台谏手段--范祖禹《唐鉴》史学特色论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9页 |
(一)、范祖禹其人 | 第10-12页 |
(二)、《唐鉴》撰述及其影响 | 第12-13页 |
(三)、相关研究成果及选题意义 | 第13-19页 |
一、《唐鉴》选取的事类及性质 | 第19-34页 |
(一)、君臣关系 | 第19-22页 |
(二)、君德修养 | 第22-27页 |
(三)、夷夏关系 | 第27-30页 |
(四)、选官用人 | 第30-32页 |
(五)、教化风俗 | 第32-34页 |
二、《唐鉴》史论简析 | 第34-43页 |
(一)、对于唐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论 | 第34-36页 |
(二)、对君主之道的评论 | 第36-37页 |
(三)、史论所本的治乱兴衰意识 | 第37-39页 |
(四)、史论的伦理道德至上标准 | 第39-43页 |
三、《唐鉴》史论中的“台谏手段”表现 | 第43-55页 |
(一)、原始察终——兴起戒心 | 第43-45页 |
(二)、史事、史论间的隐微、显著的辩证 | 第45-46页 |
(三)、得与失、利与害的辩证 | 第46-48页 |
(四)、明其理以正其误 | 第48-50页 |
(五)、将圣人、经典之说与史实相印证 | 第50-52页 |
(六)、相类史事危害轻重原因辨别 | 第52-55页 |
四、《唐鉴》史学特色成因分析 | 第55-62页 |
(一)、丰富的史学编纂经验 | 第55-56页 |
(二)、范祖禹个人谏官经历 | 第56-58页 |
(三)、源自“二程”的理学思想倾向 | 第58-60页 |
(四)、《春秋》学的影响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