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唐德刚的生平及治史历程 | 第12-16页 |
一、生平介绍 | 第12-13页 |
二、治史历程 | 第13-16页 |
(一) 口述史 | 第13-14页 |
(二) 中国近代史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唐德刚的社会转型理论 | 第16-24页 |
一、中国历史上的"三大阶段、两次转型" | 第16-17页 |
二、近代社会转型的内容和实质 | 第17-20页 |
三、集全民族智慧驶过"历史三峡" | 第20-22页 |
四、以社会转型理论解释中国近代史 | 第22-24页 |
(一) 皇帝制度死而不僵 | 第22页 |
(二) 民国反不如大清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唐德刚治中国近代史的主要方法 | 第24-41页 |
一、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相结合 | 第24-27页 |
(一) 刘铭传的谥法 | 第24-25页 |
(二) 东西方宗教文化之对比 | 第25-26页 |
(三) 革命党人的分歧和民国的混乱 | 第26-27页 |
(四) 从康有为看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 第27页 |
二、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解释历史 | 第27-31页 |
(一) 以行为科学解释袁世凯称帝 | 第28-29页 |
(二) 以心理学解释庚子年间的慈禧太后 | 第29页 |
(三) "文化污染"下的"四不像"政权 | 第29-30页 |
(四) 以边缘政客解释汪精卫一伙人 | 第30-31页 |
二、反对以现时的观念评点历史人物 | 第31-35页 |
(一) 治世能臣、乱世枭雄的袁世凯 | 第31-33页 |
(二) 革命领袖孙中山的侧面 | 第33-35页 |
三、灵活运用各种史料 | 第35-41页 |
(一) 重视口述史料 | 第35-38页 |
(二) 利用外国档案解决中国问题 | 第38-39页 |
(三) 《民国演义》的史料价值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唐德刚治中国近代史的价值与不足 | 第41-48页 |
一、唐德刚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价值 | 第41-45页 |
(一) 叙述历史的新方式 | 第41-42页 |
(二) 研究历史的新思维 | 第42-43页 |
(三) 卓越的史识 | 第43-44页 |
(四) 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 第44-45页 |
二、唐德刚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不足 | 第45-48页 |
结束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