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音乐
--
音乐理论
--
音乐史
--
世界
那不勒斯音乐文化的兴盛(17世纪末-18世纪初)
中西合璧的音乐诗歌--早期艺术歌曲中的民族元素以及对演唱者的启示
中西方音乐三大律制之比较
亨德尔在声乐艺术发展史上的贡献
教父时期的音乐与神学关系初探
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
古希腊音乐文化的亚非之根
断裂与失衡--中西视野下的西方20世纪“新音乐”创新的局限性分析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推动合唱艺术繁荣的动力探寻
约·塞·巴赫部分器乐作品中外来音乐因素的影响初探
音乐剧的历史、发展与演唱研究
试论建国以来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
拜占庭音乐与颂诗研究
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体裁发展及观念探研
德彪西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象征内涵
论古典奏鸣曲的形成
唐朝与阿拔斯朝的对外音乐交流
中英音乐交流的三个阶段(1793-1949)
明清中乐西传欧洲的初步研究
爵士钢琴音乐的发展及对中国音乐的影响之研究
德奥艺术歌曲发展轨迹探究
西方音乐体裁生成、流变的历史动因研究
简约主义音乐核心技术研究
音乐会建制的起源与形成研究
20世纪前60年中国社会中的苏俄音乐文化
中日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论19世纪欧洲歌剧创作中音乐戏剧性的发展
论莫扎特的歌剧贡献及其对我国歌剧现状的思考
从康德到汉斯立克--试论19世纪绝对音乐观念的演进
18世纪欧洲音乐与“中国热”
从歌剧《蝴蝶夫人》看普契尼
拉莫—近代和声理论的奠基人
黑人音乐家和摇摆乐时代
阿诺尔德·勋伯格的音乐思想研究
试论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兼谈早期键盘变奏曲的发展
论蒂皮特的清唱剧《我们时代的孩子》
拜占庭圣咏初探
电子音乐的发展及分类
C·P·E·巴赫和古典奏鸣曲式的建立
论20世纪音乐剧的发展历程及其美学特征
京剧音乐与日本歌舞伎音乐形成史的比较研究
摇摆乐的风格特征与文化分析
田中正平的“纯正调”理论研究--对日本音乐理论体系的管窥
琉特类乐器的音位模式研究
爵士乐的变奏、创编、即兴演奏方法研究
乐源情声—音乐起源问题的美学研究
皮亚佐拉与他的探戈
从“为神”到“为人”--论欧洲中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的横向拓展教学--以三首音乐作品为例
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合唱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