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初始阶段(1793-1839):平等的交流 | 第12-30页 |
第一节 早期的中英音乐交流 | 第12-17页 |
第二节 马戛尔尼使团与中英音乐交流 | 第17-27页 |
第三节 马礼逊对中英音乐交流的贡献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发展阶段(1840-1911):强势的传入 | 第30-81页 |
第一节 华人文献中的英国音乐 | 第31-41页 |
第二节 英人著述中的中国音乐 | 第41-56页 |
第三节 在华英国人编撰的音乐书 | 第56-69页 |
第四节 赫德爵士与中英音乐交流 | 第69-81页 |
第三章 融会阶段(1912-1949):主动的吸纳 | 第81-110页 |
第一节 中国学校教育中的英国音乐 | 第82-90页 |
第二节 英国音乐舞台上的华夏之光 | 第90-96页 |
第三节 英国作曲家笔下的“中国情调” | 第96-100页 |
第四节 齐尔品与中国音乐西传英国 | 第100-110页 |
结论 | 第110-111页 |
附录一: 中英音乐交流大事年表(1793-1949) | 第111-117页 |
附录二: 齐尔品的十五部“用中国语法作成的作品” | 第117-118页 |
附录三: 《齐尔品选编作品集》中的中国作曲家作品一览表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2页 |
图版目录 | 第122-123页 |
谱例目录 | 第123-125页 |
后记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