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青春·人民·生命--新时期知青文学理想主义的几种形态
底层文学综论
王蒙诗学论纲
当代“打工文学”创作研究
韩石山文艺思想研究
变与不变之间--论孙犁五六十年代创作风格的变化
“红卫兵”与“知青”身份转变及其关联文本研究
一个逐渐融入上海的书写者--非张爱玲传人谱系中的王安忆
“后知青文学”溯源研究
我们今天要不要精英文学
绽放在绳索般的道路上--再论陈染及其创作
英雄新生--论世纪之交抗战作品英雄形象的塑造
沧海一粟裹尘埃--论“兰剧三部曲”中的小人物形象
宗璞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
80年代以来学院题材作品的主题嬗变
读图时代的阅读研究
文化碎片上的无籍者--论张承志创作的精神向度
北美新移民华文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寻根的根--浅析韩少功及其寻根文学的文化根底
1985年文学场一瞥
孤独与宁静--史铁生文学世界探析
鸿沟与跨越--两岸乡土小说比较
钱锺书:“文”与“学”之间(1929-1949)
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城市建构--1949年后文学中的北京想象
人性腹地的勘探与呈现--中国大陆新时期以来情欲叙事论
生命存在的终极价值--论史铁生的精神书写
坍塌的象牙塔--世纪之交“大学叙事”中的集体审丑
“写真实”理论在当代文学体制内的境遇考辨
“经典化写作”向“市场化写作”的“历史蜕变”--2000-2010:长篇小说的“新10年调适”
新时期以来文学戏仿现象研究
新世纪大陆电视剧与革命叙事
“底层文学”批判
活在喧嚣世界之外的史铁生
从金牧场到金草地--论从“八十年代”走向宗教信仰的张承志
“晚年丁玲”研究
再论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及其意义
拘囿中的独舞者--论林白对传统女性文化角色的规避
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
论“十七年”郭沫若“非政治家”职务写作
无穷思爱--论张洁作品中的生命之爱
生存伦理与宗教世俗的民间表达--论赵德发的乡土书写
论消费文化语境下的青春文学--以春树为中心
论张炜早期成长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布老虎青春文学》现象研究
虹影创作心理研究
论新时期以来青春文学的叛逆书写
论“80后”文学的玄幻写作
毕淑敏作品的色彩意象研究
二十世纪末女性作家笔下的母女关系书写
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中国当代文学史料建设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