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创造》季刊与创造社“异军”地位的确立
文学自由的乌托邦:网络时代的文字书写
“幻城”中的百合--试论郭敬明的后唯美主义气质
20世纪80年代文学情感本质论研究
论康濯的文学创作与批评
“80后”文学批评者研究
网络文学与文学难题
王蒙新世纪文学思想研究
陈寅恪文学思想研究
新媒体文学的审美特性
有情的台湾--当代台湾“抒情传统论”研究综论
论老庄思想对王蒙的影响
明晓溪青春文学创作及产业化研究
谱系学视野中的王蒙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场域研究--突围与反思后的重建
全球语境下我国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
下岗工人形象塑造与作家心态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场考察
近年来几种类型化“现实主义”创作潮批判
话语伦理学视域下的基因伦理问题
大众传媒与王朔文学创作思想演变
坚守·超越·变异--论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三重审美向度
论“抗战”到“十七年”时期冰心的创作研究
政治规约下的知识分子意识--以“延安时期”成长的作家在“十七年”的创作为例
短信文学的悖论现象研究
论徐刚生态文学的价值
论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新世纪女性写作
王蒙与新疆
1990年代的“人文精神”讨论
黎士弘研究
刘心武与中国20世纪80、90年代文学思潮关系研究
“文革”——沉重的集体记忆
“80后”青春主题写作的文化现象探析
网络文学的大众审美取向
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苦难叙事
王蒙文学批评研究
大众文化背景下文学空间的嬗变
花踪文学奖与马华新世代作家群
流动的经典:《西游记》改编现象论析
略论新时期以来文学的生态走向
超越雅俗--“陕军东征”现象研究
论晚年孙犁的退守
论藏族生态文学的功能及责任--我们为何需要生态文学
轻阅读时代的郭敬明现象
“打工文学”的制度生产及文化政治
戏仿文学的图像化
蒙古族文艺界“思想解放运动”
《赫丽齐得》文学作品研究
选择与开掘--俄苏文学传统视野中的周立波
时代的烙印--《读书》(1979~2007)杂志办刊特色研究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