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建国十七年文学中的美国形象
寻根文学中“家”母题的文化意蕴探究
童年经验与毕飞宇的文学创作
贾平凹对京派文学精神传承初论
新游牧时代新移民文学的审美研究
“铸剑为犁”的现代传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文学略论
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阅读转向
新时期毗邻城乡文学的个案研究--以《陈奂生上城》、《人生》和《泥鳅》为中心
刘震云底层创作研究
官场类型文学的文本模式与文化潜逻辑
论张翎作品中的“原乡”与“异乡”书写
当代文学媚俗倾向的原因探析
史铁生作品的互文性研究
世纪之交女性主义文学转型研究
白山黑水间的诗意驰骋--论迟子建的想象世界
困境中个体观念的嬗变—史铁生创作研究
我说故我在—1990年以来中国女性文学叙述声音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农事书写研究
论“非虚构写作”《梁庄》的作者主体性
“忧伤”的文学生产与消费--郭敬明作品畅销现象研究
苏童与南方--论江南文化对苏童创作的影响
对“十七年”女性创作的还原性解读
生态视角下的昌耀创作研究
论史铁生作品的精神意识
北美华文文学中的犹太人形象及其书写
游走:无抵达的逃离与融入--韩东小说写作论
木心的文体尝试
论中国当代奇幻文学的文化承传与再创
印象之林里的寻踪之旅--史铁生创作思想形成与发展研究
戴厚英文学创作中的“文革”记忆
新时期文学中的“藏地书写”
文学中的深圳
农民身份与现代性的冲突--论当代文学中“农民进城”的讲述
“西藏乌托邦”建构及其文体寻找--以宁肯文学创作为例
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众文学
新时期男性性别叙事中的立场问题
论“新左翼文学”的提出与意义
大众文化语境下军人形象的嬗变
“底层文学”中的生存焦虑
川端康成文学对余华、王小鹰的审美心理影响研究
“底层世界”的不同言说--路遥文学创作与当下“底层文学”创作比较研究
美国汉学界的丁玲研究
反思文学中的忏悔意识
在世俗中游走的名士--阿城论
“今天派”研究
诗意的先锋--废名与孙甘露的诗化创作比较研究
消费语境下的身体研究
鼓浪舒婷--论舒婷的创作
当代大陆迁台女作家流寓经验书写研究
论冰心作品中的生态意识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