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 问题的由来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 学理和思路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知青文学与理想主义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知青文学创作轨迹 | 第12-15页 |
一、 知青及知青文学 | 第12-13页 |
二、 知青与知青文化 | 第13-14页 |
三、 知青文学创作轨迹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理想主义:新时期知青文学绕不开的情结 | 第15-18页 |
一、 知青情结 | 第15页 |
二、 新时期知青文学中的理想主义情结 | 第15-18页 |
第二章 青春·人民·生命——新时期知青文学书写理想主义的几种形态 | 第18-35页 |
第一节 战天斗地的不悔青春 | 第18-23页 |
一、 战天斗地,征服自然 | 第18-20页 |
二、 塑造英雄,颂扬英雄主义 | 第20-22页 |
三、 为理想献身,以苦难为神圣,以死亡为极乐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赤诚火热的人民之子 | 第23-28页 |
一、 额吉——成长的启示 | 第23-25页 |
二、 人民——自觉的结合 | 第25-27页 |
三、 追寻——彻底的坚持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厚重的生命哲思 | 第28-35页 |
一、 以平和的心态追怀青春 | 第29-31页 |
二、 跳出知青视野,反观农民生存状态 | 第31-32页 |
三、 以哲学的高度思考生命意义 | 第32-35页 |
第三章 理想主义书写之异同、因由与回响 | 第35-41页 |
第一节 新时期知青文学理想主义书写的同与异 | 第35-37页 |
一、 叙述对象:知青与农民 | 第35-36页 |
二、 叙述风格:激越或是平和 | 第36页 |
三、 看待外物:斗争或是超脱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理想主义书写产生差异的原因 | 第37-39页 |
一、 视角差异 | 第37页 |
二、 上山下乡所在地域的不同 | 第37-38页 |
三、 身份的不同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理想主义的地位与走向 | 第39-41页 |
一、 理想主义在新时期知青文学中的地位 | 第39-40页 |
二、 商品时代冲击中的坚持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