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打工文学”创作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打工文学”的出现及现状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第一章 “打工文学”的创作模式 | 第10-26页 |
一、“打工文学”的发展及正名 | 第10-16页 |
(一) “打工文学”的发展 | 第10-12页 |
(二) “打工文学”的正名 | 第12-16页 |
二、“打工文学”的创作模式 | 第16-26页 |
(一) “打工文学”的创作者及创作背景 | 第16-18页 |
(二) 创作题材的拓展 | 第18-21页 |
(三) 对困境中出路的思考 | 第21-26页 |
第二章 “打工文学”的创作情感和叙事技法 | 第26-32页 |
一、浓郁的乡土意识 | 第26-28页 |
(一) 书写故乡 | 第26-27页 |
(二) 渴求身份转变 | 第27-28页 |
(三) 关切城乡矛盾 | 第28页 |
二、叙事技法的继承与移植 | 第28-32页 |
(一) 对传统乡土叙事的继承 | 第29-30页 |
(二) 对现代叙事的移置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打工文学”的文化价值 | 第32-40页 |
一、话语:从“失声”到“发声” | 第32-35页 |
(一) 个体话语与全权话语的对峙与互动 | 第32-34页 |
(二) 边缘话语与主流的对峙与互动 | 第34-35页 |
二、主体意识的觉醒 | 第35-37页 |
三、文化的认同与整合 | 第37-40页 |
(一) 文化的认同 | 第37-38页 |
(二) 文化的整合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