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言 | 第8-31页 |
第一节 提出问题与若干思考 | 第8-13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回顾与前瞻 | 第13-26页 |
第三节 研究范围、角度与方法 | 第26-31页 |
第一章 “论人论艺”的学术旨趣:钱锺书与前辈学人 | 第31-62页 |
第一节 “谈心说艺”与“性情旨趣”——钱锺书与陈衍 | 第31-46页 |
第二节 “评人论诗”的才气与风骨——钱锺书笔下的前辈学人 | 第46-54页 |
第三节 “退记所言,以备遗忘”的追怀与记叙——《石语》与《陈石遗先生谈艺录》 | 第54-62页 |
第二章 “求知”与“求真”的文艺姿态:钱锺书早期衡文考论 | 第62-83页 |
第一节 传统意识的“消解”与“重构”——钱锺书与中国古典文学 | 第62-69页 |
第二节 感性与理性之“交融”与“演绎”——钱锺书的“不隔”说 | 第69-73页 |
第三节 通向“他者”,跨越“差异”——钱锺书与中外对话 | 第73-83页 |
第三章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之路:钱锺书文学文体的多元选择 | 第83-110页 |
第一节 “互补互渗”的用典之意——《围城》的互文性 | 第83-91页 |
第二节 “散文艺术”的自由空间和可能性——《写在人生边上》的解读策略 | 第91-102页 |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凭空臆造之“美”——《人·兽·鬼》的陌生化效果 | 第102-110页 |
第四章 “趣味”、“学识”与“感悟”:钱锺书述学文体考察 | 第110-135页 |
第一节 “失落”与“寻找”——时代变迁中的问题意识与写作姿态 | 第110-114页 |
第二节 以“文言”述学——关于钱锺书学术写作的内在机制 | 第114-119页 |
第三节 “旁征博引”的文风,“阐释循环”的内涵——对钱锺书式“述学文体”及其合理性 | 第119-135页 |
第五章 “文”与“学”之间的钱锺书 | 第135-146页 |
第一节 对话与互动中的“成长” | 第135-138页 |
第二节 走不完的“读书”之路 | 第138-140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意义及今后钱锺书研究的方向 | 第140-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9页 |
附录 | 第159-168页 |
后记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