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稻病虫害
褐飞虱体内small RNA的鉴定、利用RNAi技术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及OsATG7基因的功能研究
寒地水稻稻瘟病害的光谱特性及早期检测机理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监测及其病原病毒Pns6与寄主水稻的互作
水稻条纹病毒基因NS2致病作用机理分析
稻瘟菌分泌蛋白基因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
烯丙苯噻唑对水稻的安全性和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定位及抗稻瘟病褐飞虱改良
水稻抗稻瘟病遗传改良以及基因定位研究
褐飞虱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克隆与分析
褐飞虱保幼激素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jheh功能研究
试验小区面积大小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调查结果的影响
湖北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分析及水稻品种抗瘟基因型和田间抗性鉴定
稻纵卷叶螟生殖和飞行的生理生态研究
分子标记聚合创建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和褐飞虱的水稻恢复系
稻曲病菌致病力分化及环境因子对稻曲病的影响
抗褐飞虱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创建
抗纹枯病基因筛选技术的建立及基因消除PCR技术的验证
基于局部特征的稻田飞虱检测方法的研究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对其介体昆虫发育、繁殖和取食行为的影响
抗黑条矮缩病转基因水稻的分子鉴定和抗病性分析
RNAi介导抗RBSDV和SRBSDV转基因水稻的研究
“湘桂走廊”水稻两迁害虫的迁飞行为及重要天敌的种群动态研究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32(t)的精细定位和病原菌TAL效应子最后半个重复的功能研究
水稻苗期稻瘟病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水稻对白叶枯病菌侵染和低氮胁迫反应的共调控因子鉴定
稻瘟菌激发子基因mohrip1和mohrip2的功能分析
介体灰飞虱与水稻条纹病毒病害特异蛋白互作蛋白质的鉴定
水稻白叶枯病菌c-di-GMP信号受体Filp和PXO02374的互作蛋白鉴定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的生理分析与LM基因的图位克隆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g340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SRBSDV和RBSDV检测技术的建立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QTL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构建与验证和图位克隆
涉及Pizt介导水稻抗稻瘟病通路的突变体材料的创建
通过RNA干扰方法研究稻瘟病菌几丁质酶家族基因的功能
SRBSDV非结构蛋白P6在病毒侵染白背飞虱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转基因抗虫水稻与非靶标害虫的互作效应
赤霉素调控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
水稻条纹病毒mRNA转录起始机制及其NSvc2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为害水稻的光谱监测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技术和遗传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稻飞虱现场识别技术研究
二化螟解毒代谢相关酯酶基因的筛选和表达分析
CO2浓度、温度和氮肥水平对Bt水稻和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
稻瘟病菌转录因子MoAp1的定位机制以及转录辅阻遏物MoTup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胞吞作用基因MoPAN1和MoEDE1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稻纵卷叶螟对杀虫剂抗性的监测与室内饲养技术研究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受DSF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的外泌蛋白的功能研究
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A中PhaR基因突变对其在水稻上的致病性和烟草过敏反应的影响
水稻叶片高光谱对虫害的敏感性及稻飞虱的为害监测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利用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