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介体灰飞虱与水稻条纹病毒病害特异蛋白互作蛋白质的鉴定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英文缩略表第9-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0页
   ·水稻条纹病毒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概况第10-11页
     ·水稻条纹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的蛋白第11-12页
     ·水稻条纹病毒的传播介体第12-13页
   ·RSV 传毒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酵母双杂交系统及其在研究植物病毒中的应用第14-17页
     ·酵母双杂交系统原理及其发展第14-15页
     ·分裂泛素酵母双杂交膜系统的原理第15-16页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研究中的优势及不足第16页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第16-17页
   ·化学发光免疫共沉淀技术的原理及方法第17-19页
   ·实验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技术路线第19-20页
     ·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页
     ·本研究主要的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利用分离泛素酵母双杂膜系统筛选与 RSV SP 互作的灰飞虱蛋白质第20-36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8页
     ·水稻条纹病毒病害特异蛋白的基因克隆第20-22页
     ·诱饵载体构建及转化到酵母菌 NMY51第22-23页
     ·诱饵融合蛋白表达检测第23-25页
     ·诱饵载体功能表达检测第25-26页
     ·从灰飞虱 cDNA 文库中筛选与 pDHB1-SP 互作的蛋白第26-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3页
     ·水稻条纹病毒病害特异蛋白的基因克隆第28-30页
     ·诱饵载体构建第30页
     ·诱饵融合蛋白表达检测第30页
     ·诱饵载体功能验证第30-31页
     ·灰飞虱 cDNA 文库筛选互作蛋白第31-33页
   ·讨论第33-36页
第三章 化学发光免疫共沉淀验证互作蛋白第36-43页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表达载体构建第36页
     ·哺乳动物细胞 HEK293FT 的培养与表达载体转染第36页
     ·细胞裂解第36-37页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37页
     ·Co-IP 信号检测第37-38页
   ·结果第38-42页
     ·共转染结果第38-41页
     ·重组表达载体表达检测第41页
     ·蛋白互作检测第41-42页
   ·讨论第42-43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0页
致谢第50-51页
作者简历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输入对中国东北地区土壤碳蓄积影响的模拟研究
下一篇:大麦黄矮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子P6GAV和P0GPV蛋白功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