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赤霉素调控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5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研究概况第12-16页
     ·SRBSDV的发生与危害第12页
     ·SRBSDV分类地位第12页
     ·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第12-14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害症状第14-15页
     ·发病规律及发生特点第15页
     ·发生原因分析第15-16页
     ·防治对策第16页
   ·植物赤霉素的研究进展第16-21页
     ·赤霉素的发现、结构及其生理作用第16-17页
     ·赤霉素的合成代谢途径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第17-20页
     ·赤霉素的信号传导途径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第20-21页
   ·本研究中用到的关键核心技术第21-24页
     ·荧光定量PCR技术第21-22页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技术第22-23页
     ·酵母双杂交技术第23-24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胁迫下水稻赤霉素的动态变化第25-33页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25页
     ·材料第25页
     ·试剂第25页
     ·仪器第25页
     ·SRBSDV检测引物第25页
   ·方法第25-28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检测第25-27页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27-28页
     ·赤霉素的提取、纯化第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2页
     ·SRBSDV病株的检测第28-29页
     ·GA_3标准曲线的制作第29-31页
     ·回收率的测定第31页
     ·抽穗期水稻内源赤霉素含量的测定第31-32页
   ·小结与讨论第32-33页
第三章 SRBSDV对水稻赤霉素合成及诱导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33-46页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33页
     ·材料第33页
     ·主要试剂第33页
     ·实验仪器第33页
   ·方法第33-36页
     ·水稻叶片总RNA的提取第33页
     ·消化基因组DNA第33页
     ·RNA的纯化第33-34页
     ·反转录第34页
     ·荧光定量PCR引物的设计第34页
     ·荧光定量PCR引物的筛选第34-35页
     ·基因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5页
     ·qPCR检测水稻赤霉素合成与诱导相关基因表达量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4页
     ·Real-time PCR引物可靠性检测第36页
     ·内参基因与目的基因标准曲线的制作第36-41页
     ·赤霉素合成与诱导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检测第41-44页
   ·小结与讨论第44-46页
第四章 水稻赤霉素合成与诱导途径相关基因RNAi载体、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第46-72页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46页
     ·材料第46页
     ·试剂及仪器第46页
   ·方法第46-56页
     ·RNAi载体的构建第46-51页
     ·过表达载体构建第51-52页
     ·RNAi载体和过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第52-53页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第53-55页
     ·转基因水稻的检测第55-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70页
     ·RNAi载体的构建第56-61页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1-65页
     ·PCR鉴定转基因水稻第65-68页
     ·转基因水稻表型分析第68-70页
   ·小结与讨论第70-72页
第五章 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水稻赤霉素合成与诱导相关酶GA20ox_1氧化酶、GA2ox_3氧化酶、GID2与SRBSDV病毒蛋白之间的互作情况第72-81页
   ·材料及试剂第72页
     ·菌株和质粒第72页
     ·主要试剂第72页
     ·引物设计第72页
   ·方法第72-75页
     ·目的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2-73页
     ·AH109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73页
     ·重组质粒共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第73-74页
     ·蛋白互作的检测第74-75页
   ·结果与分析第75-79页
     ·PCR扩增目的基因第75页
     ·重组质粒的菌液PCR鉴定第75-77页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77-78页
     ·水稻赤霉素合成与诱导相关基因酶GA20ox_1氧化酶、GA2ox_3氧化酶、GID2与SRBSDV病毒蛋白之间的互作检测第78-79页
   ·小结与讨论第79-8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总结第81-82页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1页
附录一 荧光定量PCR引物名称及其序列第91-92页
附录二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第92-95页
附录三 本文所用的植物表达载体第95-98页
附录四 转基因培养基的配制第98-104页
附录五 酵母培养基的配制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厦门口岸入境截获线虫的疫情分析和鉴定
下一篇:细梗香草病毒病的病原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