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8页 |
·水稻对白叶枯病菌侵入的抗性反应及其机理 | 第14-15页 |
·水稻-Xoo 互作中的 PTI 免疫反应 | 第14-15页 |
·水稻-Xoo 互作中的 ETI 免疫反应 | 第15页 |
·水稻对非生物胁迫的反应及其机理 | 第15-16页 |
·调节渗透压平衡 | 第15-16页 |
·增加抗氧化酶类 | 第16页 |
·激活转录因子 | 第16页 |
·氮素在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作用 | 第16-18页 |
·氮素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 第17页 |
·氮素对病原菌致病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氮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的影响 | 第18页 |
·miRNA 在植物生长发育与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 第18-26页 |
·miRNA 与 siRNA | 第18-19页 |
·miRNA 的生物合成 | 第19-20页 |
·miRNA 的作用方式 | 第20页 |
·miRNA 的功能 | 第20-25页 |
·miRNA 与植物抗逆反应 | 第25-2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低氮对水稻抗白叶枯病菌的影响 | 第28-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所用植物与菌株 | 第28页 |
·培养基 | 第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水稻的培养 | 第28-29页 |
·不同氮素条件下水稻生物量的测定 | 第29页 |
·接种细菌 | 第29页 |
·低氮条件下水稻抗病性测定 | 第29页 |
·不同氮素条件对 Xoo 生长的影响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低氮条件下水稻生物量显著下降 | 第29-30页 |
·低氮条件下水稻抗 Xoo 能力增强 | 第30-31页 |
·低氮条件不影响 Xoo 的生长 | 第3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水稻抗白叶枯病菌和低氮胁迫共调控 miRNA 的筛选与鉴定 | 第33-50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所用植物与菌株 | 第33页 |
·培养基 | 第33页 |
·生化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40页 |
·水稻的培养与接菌 | 第34页 |
·样品的准备 | 第34页 |
·测序数据的分析 | 第34页 |
·miRNA 靶标基因的预测 | 第34页 |
·总 RNA 的提取 | 第34-35页 |
·miRNA 的反转录 | 第35页 |
·靶标基因 mRNA 的反转录 | 第35-36页 |
·测序数据的验证 | 第36页 |
·miRNA 剪切位点的测定 | 第36-40页 |
·目的 miRNA 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测序数据总体分析 | 第40页 |
·在 Xoo 处理和低氮胁迫下差异表达的 miRNA 分析 | 第40-41页 |
·差异表达 miRNA 的验证 | 第41-42页 |
·差异表达 miRNA 的靶基因的预测与验证 | 第42-43页 |
·miRNA 及其靶基因在 Xoo 处理和低氮胁迫下的表达水平检测 | 第43-45页 |
·miR169 与 miR399 靶基因剪切位点的验证 | 第45-46页 |
·miRNA 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 | 第4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6-50页 |
第四章 水稻抗白叶枯病菌和低氮胁迫共调控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 第50-69页 |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所用植物与菌株 | 第50页 |
·培养基 | 第50页 |
·生化试剂 | 第50-51页 |
·主要仪器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水稻的培养与接菌 | 第51页 |
·样品的准备 | 第51页 |
·总 RNA 的提取与反转录 | 第51页 |
·数字表达谱测序 | 第51页 |
·测序数据的验证 | 第51-52页 |
·采用 Gene Ontology 对差异基因进行分析 | 第52页 |
·采用 KEGG 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 | 第52页 |
·采用 MapMan 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 | 第52页 |
·目的基因的筛选 | 第52页 |
·目的基因的功能分析与分类 | 第52页 |
·目的基因不同时间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52-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6页 |
·测序数据的总体分析 | 第53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53-54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 第54-55页 |
·GO 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 第55-56页 |
·KEGG 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 第56-57页 |
·MapMan 分析不同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 | 第57-59页 |
·不同氮素条件下水稻接种 Xoo 后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 第59-61页 |
·目的基因的筛选 | 第61-62页 |
·目的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62页 |
·差异基因的 GO 分析 | 第62-63页 |
·目的基因的功能分类 | 第63-64页 |
·目的基因不同时间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64-6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6-69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6页 |
附录 | 第86-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作者简历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