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前言 | 第12-30页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3-24页 |
·病害症状及流行概况 | 第13-15页 |
·粒体形态和分类地位 | 第15页 |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 第15-18页 |
·寄主植物和传毒介体 | 第18页 |
·介体的传毒机制 | 第18-20页 |
·SRBSDV 与寄主的互作研究 | 第20-21页 |
·其它几种流行的水稻病毒病概述 | 第21-24页 |
·本研究中用到的关键技术体系 | 第24-28页 |
·酵母双杂交技术 | 第24-26页 |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 | 第26-27页 |
·实时定量 PCR 技术 | 第27-2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30页 |
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调查和检测 | 第30-44页 |
提要 | 第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材料 | 第30-31页 |
·方法 | 第31-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病毒 dsRNA 基因组的提取和应用 | 第34-36页 |
·2009-2012 年湖北省水稻病毒病的监测 | 第36-38页 |
·2009-2012 年福建省水稻病毒病的监测 | 第38-41页 |
·其它省份水稻病毒病检测 | 第41-4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2-44页 |
3 SRBSDV 湖北分离物的测定及病毒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 第44-59页 |
提要 | 第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51页 |
·材料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SRBSDV 湖北分离物的序列测定 | 第51-52页 |
·SRBSDV 湖北分离物的序列分析 | 第52-53页 |
·病毒基因植物表达载体 pEarleyGate101 的构建 | 第53-54页 |
·病毒基因在本氏烟细胞中的定位 | 第54-5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8-59页 |
4 SRBSDV 在寄主水稻体内的动态变化 | 第59-75页 |
提要 | 第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4页 |
·材料 | 第59页 |
·方法 | 第59-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4页 |
·样品总 RNA 的质量检测 | 第64页 |
·实时定量引物扩增效率检测 | 第64-68页 |
·SRBSDV 在感病水稻不同生育期各组织的动态变化 | 第68-69页 |
·水稻幼苗接种 SRBSDV 后 30 天内的病毒动态变化 | 第69-71页 |
·SRBSDV 在水稻组织内的分布 | 第71-72页 |
·水稻种子带毒情况分析 | 第72-74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74-75页 |
5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水稻 cDNA 文库 | 第75-84页 |
提要 | 第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8页 |
·材料 | 第75-76页 |
·方法 | 第76-7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8-82页 |
·文库质量的检测 | 第78-79页 |
·文库筛选初步结果 | 第79页 |
·文库质粒插入片段的 PCR 鉴定 | 第79-80页 |
·文库质粒插入片段的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80-8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82-84页 |
6 SRBSDV Pns6 与水稻蛋白互作的进一步验证 | 第84-99页 |
提要 | 第8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4-89页 |
·材料 | 第84-86页 |
·材料 | 第86-8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9-95页 |
·互作蛋白全长基因的克隆 | 第89-90页 |
·互作蛋白全长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90-91页 |
·互作蛋白全长与 Pns6 的酵母互作 | 第91-92页 |
·互作蛋白全长 BiFC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92-93页 |
·双分子荧光互补验证 Pns6 与水稻蛋白的互作 | 第93-95页 |
·互作水稻蛋白的表达量检测 | 第95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95-99页 |
7 OseEF1A 与 SRBSDV Pns6 等病毒基因的互作研究 | 第99-113页 |
提要 | 第9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9-104页 |
·材料 | 第99-100页 |
·方法 | 第100-10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4-111页 |
·OseEF1A 与 SRBSDV 非结构蛋白的酵母互作 | 第104页 |
·SRBSDV Pns6 与病毒非结构蛋白的酵母互作 | 第104-105页 |
·OseEF1A 与 Pns6、Pns91 的共定位分析 | 第105-106页 |
·OseEF1A 与其它水稻 dsRNA 病毒非结构蛋白的互作 | 第106-108页 |
·OseEF1A 与 Tenuivirus 病毒蛋白的酵母互作 | 第108-110页 |
·eEF1A 与 2 种双生病毒蛋白的酵母互作 | 第110-11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6页 |
附录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