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广西稻水象甲生物学及其种群动态研究
水稻品系泰航68太空诱变突变体T2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定位
狭叶十大功劳抑菌物质分离及其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作用
聚合抗稻瘟病基因Pi9和抗褐飞虱基因bph20(t)、bph21(t)培育水稻三系不育系
抗白背飞虱水稻材料的鉴定与抗性基因定位研究
氧压调控因子Yap1对镰刀菌致病力和DON毒素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
广西普通野生稻来源抗褐飞虱主效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定位
玉米穗腐病致病层出镰刀菌侵染寄主的细胞、生化与分子基础研究
水稻纹枯病菌营养体亲和性分化研究
利用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秆黑粉病的生物防治研究
小麦抗蚜生化机理和G蛋白在离体昆虫细胞系中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分析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稻种资源的抗瘟性评价及分子标记鉴定
二化螟与栽培稻、杂草稻和野生稻的相互影响及其环境生物安全评价意义
基于抑制差减杂交方法的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表达谱研究
水稻抗黑条矮缩病相关miRNA鉴定及功能分析
小麦农家品种白芒麦成株抗条锈病QTL定位
小麦品种Madsen抗禾谷孢囊线虫的遗传控制与抗性利用
5份小麦农家品种的抗白粉病基因分析及定位
河西走廊玉米苗枯病原菌及其毒素对根系的影响研究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菌群体遗传分析和寄生适合度研究
小麦抗纹枯病QTL的抗性因素研究
丝氨酸蛋白酶SP1、SP13、SP105在亚洲玉米螟天然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
两个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持久抗性的遗传研究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病主效QTL的克隆与抗病机理研究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为害的耐性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致病性与无毒基因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喀什地区复播玉米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果麦套作系统小麦白粉病发生规律调查及品种(系)抗白粉病鉴定
转抗赤霉病基因小麦的聚合育种和回交转育研究
转Bt-pta基因水稻后代分子检测与抗虫性鉴定
玉米抗灰斑病的QTL分析
白背飞虱繁殖生物学及杀虫剂胁迫对其繁殖力的影响
白僵菌YS03菌株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的应用研究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9-1的定点突变及其与化合物小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新药剂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柠檬醛对稻瘟病菌几丁质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460个小麦品种抗叶锈性鉴定及Libellula成株抗叶锈QTL作图
2013年我国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毒性分析
保定地区麦红吸浆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QTL定位
玉米大斑病菌StSNF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世代空间格局及其抗寒性研究
安全剂对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玉米抗灰斑病主效QTL发掘及其精细定位
玉米自交系齐319抗灰斑病主效位点qGLS1.02的精细定位
抗稻瘟病新基因Pi65(t)候选基因CRISPR/Cas9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亚洲玉米螟滞育期间耐寒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基于HRM技术鉴定赤眼蜂种类及松毛虫赤眼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水稻类病斑基因SPL30的功能研究及温敏型黄绿叶突变体ygl的鉴定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