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狭叶十大功劳抑菌物质分离及其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作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1-19页
    1.1 抑菌植物资源概况第11-12页
    1.2 植物源杀菌剂产品开发现状第12-13页
    1.3 十大功劳属植物研究简介第13-16页
        1.3.1 十大功劳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第13-14页
        1.3.2 十大功劳属植物的抑菌活性第14-15页
        1.3.3 十大功劳属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第15-16页
    1.4 农药微乳剂研究概况第16-18页
        1.4.1 农药微乳剂的概念第16页
        1.4.2 农药微乳剂的特点第16-17页
        1.4.3 农药微乳剂的发展现状第17-18页
    1.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现状第18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31页
    2.1 材料第19-21页
        2.1.1 供试植物第19页
        2.1.2 供试微生物第19-20页
        2.1.3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0-21页
    2.2 试验方法第21-31页
        2.2.1 狭叶十大功劳化学成分的提取第21-22页
        2.2.2 狭叶十大功劳活性物质的分离第22-24页
        2.2.3 狭叶十大功劳活性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24页
        2.2.4 抑菌活性测定第24-26页
        2.2.5 活性化合物微乳剂的初步研制第26-27页
        2.2.6 活性化合物复配杀菌剂的筛选第27-28页
        2.2.7 活性化合物及其复配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作用第28-30页
        2.2.8 统计分析第30-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56页
    3.1 狭叶十大功劳活性物质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第31-33页
        3.1.1 狭叶十大功劳甲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第31-32页
        3.1.2 狭叶十大功劳提取物对水稻细菌惟条斑病的盆栽防治效果第32-33页
    3.2 狭叶十大功劳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第33-36页
        3.2.1 狭叶十大功劳活性物质的初分离第33-34页
        3.2.2 酸沉淀物的分离纯化第34-36页
        3.2.3 碱沉淀物的分离纯化第36页
        3.2.4 碱性氯仿萃取物的分离纯化第36页
        3.2.5 酸性氯仿萃取物的TLC分析第36页
    3.3 活性单体的结构鉴定及其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毒力第36-43页
        3.3.1 化合物1结构鉴定结果第36-39页
        3.3.2 化合物2结构鉴定结果第39-42页
        3.3.3 小檗碱和药根碱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毒力第42-43页
    3.4 小檗碱的抑菌谱第43-44页
        3.4.1 小檗碱对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作用第43-44页
        3.4.2 小檗碱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第44页
    3.5 1%小檗碱微乳剂的制备第44-49页
        3.5.1 溶剂筛选结果第44-46页
        3.5.2 乳化剂的筛选结果第46-47页
        3.5.3 微乳剂配方优化第47-49页
    3.6 小檗碱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方式第49-52页
        3.6.1 小檗碱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第49-50页
        3.6.2 小檗碱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持效期、保护作用及治疗作用第50-51页
        3.6.3 小檗碱在水稻叶部的输导性第51-52页
    3.7 复配剂的筛选结果及其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盆栽防治效果第52-56页
        3.7.1 复配杀菌剂种类的筛选结果第52-53页
        3.7.2 复配剂配方筛选结果第53-54页
        3.7.3 1%复配微乳剂的制备第54页
        3.7.4 复配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盆栽防治效果第54-56页
4 讨论与结论第56-62页
    4.1 讨论第56-58页
        4.1.1 狭叶十大功劳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第56-57页
        4.1.2 十大功劳植物中的抑菌活性物质第57页
        4.1.3 狭叶十大功劳的抑菌活性第57页
        4.1.4 小檗碱的研究开发价值第57-58页
    4.2 结论第58-60页
        4.2.1 狭叶十大功劳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第58-59页
        4.2.2 狭叶十大功劳提取物及活性单体化合物的抑菌作用第59页
        4.2.3 小檗碱微乳剂的研制及复配剂的探索第59页
        4.2.4 小檗碱微乳剂及复配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作用第59-60页
    4.3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60页
    4.4 后续研究设想第60-62页
        4.4.1 提高小檗碱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第60页
        4.4.2 开展小檗碱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机制研究第60页
        4.4.3 探讨小檗碱制剂的田间应用技术第60页
        4.4.4 明确药根碱的农业开发应用价值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学术活动、论文发表情况第70页
    一 科研项目第70页
    二 学术活动第70页
    三 学术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挖掘生物序列启动子研究
下一篇:广西珍贵树种病害调查及柚木两种叶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