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写词列表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9-19页 |
1.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 第9-11页 |
1.2 病毒基质蛋白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 分子对接 | 第12-13页 |
1.4 定点突变 | 第13页 |
1.5 蛋白与小分子互作的研究 | 第13-17页 |
1.5.1 荧光光谱法 | 第13-15页 |
1.5.2 等温滴定量热法 | 第15-16页 |
1.5.3 微量热泳动法 | 第16-17页 |
1.6 结语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论文设计及研究路线 | 第19-21页 |
2.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页 |
2.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9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3.1.1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3.1.2 常用试剂及缓冲液配置 | 第21-22页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3.2 分子对接 | 第23-24页 |
3.3 质粒的获取 | 第24-25页 |
3.4 定点突变 | 第25-27页 |
3.4.1 突变引物的设计 | 第25-26页 |
3.4.2 定点突变的流程 | 第26-27页 |
3.5 制备感受态及质粒转化 | 第27-28页 |
3.5.1 制备感受态 | 第27-28页 |
3.5.2 质粒转化 | 第28页 |
3.6 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28-29页 |
3.7 电泳 | 第29-31页 |
3.8 荧光光谱法 | 第31页 |
3.9 等温滴定量热法 | 第31-32页 |
3.10 微量热泳动法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4.1 毒氟磷与P9-1 的分子对接 | 第34-35页 |
4.2 突变质粒的获取 | 第35-38页 |
4.2.1 突变引物的设计 | 第35-36页 |
4.2.2 定点突变PCR条件的筛选 | 第36-37页 |
4.2.3 突变质粒的验证 | 第37-38页 |
4.3 蛋白的纯化 | 第38-39页 |
4.4 蛋白的验证 | 第39-40页 |
4.5 毒氟磷与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40-46页 |
4.5.1 荧光光谱法研究毒氟磷与蛋白相互作用 | 第40-42页 |
4.5.2 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毒氟磷与蛋白相互作用 | 第42-43页 |
4.5.3 微量热泳动法研究毒氟磷与蛋白相互作用 | 第43-44页 |
4.5.4 三种方法的结果比较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6-4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5.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47页 |
5.3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