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转Bt-pta基因水稻后代分子检测与抗虫性鉴定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略词与英汉对照第10-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2页
    1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1 双价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第11-16页
            1.1.1 Pta基因及转pta基因抗虫水稻的作用机理第12-13页
            1.1.2 Bt基因及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作用机理第13-14页
            1.1.3 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性第14-15页
            1.1.4 转基因水稻研究的展望第15-16页
        1.2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第16-19页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9-22页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2.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T_0代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转化及初步筛选第22-32页
    1 材料第22-23页
        1.1 供试水稻品种第22页
        1.2 菌株和质粒第22页
        1.3 主要试剂及引物第22-23页
            1.3.1 主要试剂第22-23页
            1.3.2 引物第23页
        1.4 主要仪器第23页
        1.5 主要溶液配方第23页
    2 方法第23-27页
        2.1 双价载体pCAMBIA1301-Bt-pta的构建第23-24页
        2.2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第24页
        2.3 转基因水稻再生植株炼苗及移栽第24页
        2.4 转Bt-pta水稻再生植株检测第24-27页
            2.4.1 GUS检测第24-25页
            2.4.2 转Bt-pta水稻再生植株基因组DNA提取第25页
            2.4.3 阳性对照质粒提取第25-26页
            2.4.4 转Bt-pta基因再生植株的PCR检测第26-27页
            2.4.5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30页
        3.1 重组表达载体pCAMBIA1301-Bt-pta的构建第27-28页
        3.2 再生植株的获得第28页
        3.3 转Bt-pta基因水稻再生植株鉴定第28-30页
            3.3.1 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第28-29页
            3.3.2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29-30页
    4 讨论第30-32页
        4.1 关于双价转基因抗虫水稻的获得第30-31页
        4.2 关于双价转基因抗虫水稻的抗虫性鉴定第31-32页
第三章 T_1代和T_2代转基因水稻的分子检测及抗虫性鉴定第32-47页
    1 材料第32-33页
        1.1 水稻材料第32页
        1.2 质粒第32页
        1.3 主要试剂及引物第32页
            1.3.1 主要试剂第32页
            1.3.2 引物第32页
        1.4 主要仪器第32-33页
        1.5 主要试剂配方第33页
        1.6 供试昆虫第33页
    2 方法第33-38页
        2.1 T_1代转基因水稻的分子检测第33-35页
            2.1.1 T_1代转基因水稻的GUS检测第33页
            2.1.2 T_1代转基因水稻的PCR检测第33-34页
            2.1.3 T_1代转基因水稻中Bt毒蛋白的含量与其抗虫性的关系第34-35页
        2.2 T_1代转基因水稻抗虫性鉴定第35-37页
            2.2.1 T_1代转基因水稻抗虫性室内鉴定第35-36页
            2.2.2 T_1代转基因水稻抗虫性田间鉴定第36-37页
            2.2.3 田间自然发虫的调查第37页
        2.3 T_1代转基因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考察第37页
        2.4 T_2代转基因水稻的分子检测第37-3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8-45页
        3.1 T_1转基因水稻的分子检测第38-39页
            3.1.1 转基因水稻的GUS检测第38页
            3.1.2 T_1代转基因水稻的PCR检测第38-39页
        3.2 T_1代转基因水稻中Bt毒蛋白的含量与其抗虫性的关系第39-41页
            3.2.1 T_1代转基因水稻Cry1C蛋白ELISA检测标准曲线绘制第39-40页
            3.2.2 T_1代转基因水稻Cry1C蛋白ELISA检测第40-41页
        3.3 T_1代转基因水稻的抗虫性鉴定第41-44页
            3.3.1 T_1代转基因水稻的室内抗虫性鉴定第41-42页
            3.3.2 T_1代转基因水稻的田间抗虫性鉴定第42-44页
            3.3.3 T_1代转基因水稻的田间自然发虫调查第44页
        3.4 T_1代转基因水稻的农艺性状的考察第44-45页
        3.5 T_2代转基因水稻的分子检测第45页
    4 讨论第45-47页
        4.1 关于高抗性、稳定遗传的双价转基因水稻的获得第45-46页
        4.2 关于双价转基因水稻农艺性状的改变第46-47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1 结论第47页
    2 创新点第47页
    3 展望第47-49页
致谢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附录一第56-57页
附录二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你是鸵鸟还是美洲驼》第四章翻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