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玉米病虫害论文--玉米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玉米抗灰斑病的QTL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8页
    1.1 玉米灰斑病研究进展第9-14页
        1.1.1 玉米灰斑病的抗性遗传机制第9-10页
        1.1.2 玉米灰斑病的症状第10-11页
        1.1.3 玉米灰斑病的发病条件第11页
        1.1.4 玉米灰斑病的危害第11-12页
        1.1.5 玉米灰斑病发生与流行第12-13页
        1.1.6 玉米灰斑病防治措施第13-14页
    1.2 基因定位研究进展第14-23页
        1.2.1 DNA分子标记类型及特点第14-16页
        1.2.2 基因定位方法第16-23页
    1.3 抗玉米灰斑病QTL定位第23-25页
    1.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第25-26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8-34页
    2.1 材料第28页
    2.2 表型鉴定环境概况第28页
    2.3 方法第28-30页
        2.3.1 群体构建第28-29页
        2.3.2 田间试验设计第29页
        2.3.3 病害表型鉴定评价方法第29-30页
    2.4 SSR标记第30-32页
        2.4.1 基因组DNA提取第30页
        2.4.2 SSR标记分析第30-32页
    2.5 数据分析第32-34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4-47页
    3.1 亲本间多态性引物统计第34-36页
    3.2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第36-38页
    3.3 QTL效应分析第38-47页
        3.3.1 F_(2:3)群体病级变异第38-39页
        3.3.2 方差分析第39-40页
        3.3.3 抗灰斑病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第40-47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47-51页
    4.1 结论第47-48页
        4.1.1 图谱构建第47页
        4.1.2 表型分析第47页
        4.1.3 QTL检测第47-48页
    4.2 讨论第48-51页
        4.2.1 灰斑病表型鉴定第48-49页
        4.2.2 QTL定位第49-50页
        4.2.3 玉米抗灰斑病QTL利用探讨第50-51页
致谢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附录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
下一篇: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对学生即时口语输出影响之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