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史
--
民国时代政治
孙中山德育思想研究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赶超思想研究
孙中山对中国现代政治文明模式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
国民参政会与国共两党关系论析
权威与政党--1927年以来中国政治合法性研究
孙中山的行政发展思想述论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业计划和中国现代化建设
民国时期政党政治模式研究
专家参政对国民政府运作的影响--“资源委员会”的行政管理学分析
论孙中山的自由观
中国的会党制度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民初议会的宗派情结析论
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述论
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以1930年代为中心
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渊源和成因分析
国民党省党部研究--以1927-1938年湖北省党部为例
孙中山心性文明思想研究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政纲之比较研究
旧中国国会兴衰述评
孙中山的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天下为公--孙中山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国民政府的关系述评
孙中山民生思想新解
近代区乡行政的建立(1901—1928)
国民政府监察院述论
国民政府行政院述论
国民政府考试院述论
国民政府的首次文官高等考试研究
孙中山民权主义研究
国民政府立法院述论
孙中山宪政思想探析
民国时期行政效率理论与运动研究
抗战时期新县制下的基层组织和乡村社会控制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地区为例
南京临时政府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理论主张初探
1897-1931年东北移民
南京国民政府监察使署述论
民国前期湖南慈善事业研究(1912-1937)
民国后期湖南慈善救济事业研究(1937~1949)
民初(1912-1923年)政体选择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慈善事业考察(1927-1949)
新民学会会员群体研究
性别、权力与社会转型--1927-1937年上海女性自杀问题研究
1945-1949年中国国民党执政方式研究
民国后期的县级政权重构--以1937-1948年浙江鄞县为例
民国时期(1912-1949)保安处分制度研究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
国民党政府选举制度研究--以民意机构为中心
道院·道德社·世界红(?)字会--新兴民间宗教慈善组织的历史考察(1916-1954)
毛泽东与孙中山的共和思想比较研究
民国山东乡村政治转型研究--以精英阶层的重塑为中心(1928-1949年)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