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新县制下的基层组织和乡村社会控制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地区为例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23页 |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11-12页 |
学术史回顾 | 第12-17页 |
几个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基本思路与文章布局 | 第18-23页 |
第一章 历史上对恩施地区的开发和抗战前的基层组织 | 第23-42页 |
一、历史上由政府主导的对恩施地区的开发 | 第23-27页 |
二、抗战前恩施地区的村落 | 第27-34页 |
三、抗战前恩施地区基层社会结构和落后的社会状况 | 第34-42页 |
(一) 基层社会经济结构 | 第34-35页 |
(二) 基层行政组织结构 | 第35-38页 |
(三) 基层社会状况 | 第38-42页 |
第二章 “新县制”的推行和乡村社会控制实态的嬗变 | 第42-84页 |
一、新县制的推行和保甲制的重新整合 | 第42-59页 |
(一) 新县制的推行及影响和特点 | 第42-48页 |
(二) 保甲制度及在“新县制”中的作用 | 第48-53页 |
(三) “新县制”运行的得失透析 | 第53-59页 |
二、抗战时期恩施地区乡村社会控制实态 | 第59-84页 |
(一) 对经济资源的控制 | 第59-68页 |
1. 土地所有制下的农民负担和土地改革的开展 | 第59-65页 |
2. 田赋征实的实施及特征 | 第65-68页 |
(二) 对人力资源的控制 | 第68-78页 |
1. 户政 | 第68-71页 |
2. 兵役负担 | 第71-75页 |
3. 力役负担与驿运 | 第75-78页 |
(三) 开发经济整肃社风 | 第78-84页 |
1. 抗战时期经济政策的施行及实效 | 第78-81页 |
2. 整肃社会风气 | 第81-84页 |
第三章 国家强力控制下社会结构的变化 | 第84-100页 |
一、 探讨国家行政权力渗入到乡村社会的理论源点 | 第84-85页 |
二、国家行政权力渗入到乡村社会的过程 | 第85-97页 |
三、国家强力控制模式的探索及影响 | 第97-100页 |
结论 | 第100-105页 |
附录一 | 第105-106页 |
附录二 | 第106-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他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