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家族意识与文化空间--对Z村回族杨氏新谱编撰的人类学研究
汉代灾异思想的人类学研究--以“罪己诏”为中心
美国公共人类学研究
阿鲁科尔沁旗蒙汉通婚现状及其对蒙古族文化的影响研究
进城牧民的生活变迁与适应研究--以乌拉特中旗为例
工程风险分配对社会正义的影响研究--以邻避性工程设施为例
关于察哈尔蒙古族丧葬习俗的人类学研究--以正蓝旗宝绍岱苏木为例
中国人类学史视域中的汉人宗族研究--以葛学溥、林耀华及弗里德曼为中心
摩若苗族《榜郎歌》的文化人类学研究
贵阳市新堡乡布依族的文化变迁研究
漂泊的风景:赣南水上居民人类学调查研究
北庄门宦“老人家”社会作用研究
口述民族志的影像呈现--以“曲日木的喇嘛之路”为例
肩膀上的日子—一项关于山城棒棒的人类学研究
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人类学视野下跨文化旅游与旅游目的地和谐社会的构建
神圣仪式与地方习俗的互渗--“送”“接”哈智的人类学研究
藏族有关地震灾害的地方性知识研究--以玉树“4.14”地震为例
西安回坊婚纱摄影的人类学研究
藏族牧民生活方式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为例
社会转型期民族地区民间信仰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以三穗县为个案
文化涵化背景下南北侗文化差异研究
经济人类学视域下的侗族酸食研究
从湘西苗族情歌的变化看苗族婚俗文化对社会环境演化的再适应
当代土家族地区生计方式变迁研究--以湘西芙蓉镇为例
林营苗寨定型过程中的文化适应研究--以清水江加池苗寨为个例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身份的建构与认同--从广告与消费的角度分析
麦客生计方式转变研究(1978-2016)--以甘肃梁马村为例
分化的霸权:分包劳动体制下服装包装厂生产政体的个案研究
青海湖畔牧民社会文化研究--以青海湖南岸江西沟乡为例
茶叶、橡胶与雷贡德昂族女性
仁山村阿昌族的族群回归及其文化认同建构研究
云南“黑树林”地区打洞梁子的水与社会空间之关系研究
广西传统侗族村落形态的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以三江县林略村为例
国家政权扩张下的客家乡村社会文化变迁(1927-1937)--基于陆川县莲塘村的调査研究
人类学视角下的广告“二次消费”研究--以青年亚文化群体为例
迁居他乡土族人文化与民族认同的研究--以正蓝旗“唐古特”为例
哈布图哈萨尔祭祀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以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哈布图哈萨尔祭祀为例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探析“传统复苏”--以镶黄旗“查干苏力德”祭祀仪式为例
17-19世纪俄罗斯前贝加尔湖地区布里亚特人的民族社会结构与分布区域变迁
开放与链接—互联网情境下回族穆斯林形象建构的研究
长跑和马拉松风靡中国城市的人类学探析
蒙古族民间社会知识崇尚现象的人类学研究
被牧民收养的上海孤儿文化认同研究--以苏尼特右旗田野调查为例
鄂西南土家族成人体质人类学研究
苗族芦笙研究--以广西融水安太乡小桑村为例
平地瑶榨油技艺变迁--以恭城瑶族自治县水滨村为例
南宁市壮族文化的展示与传播
关于东北地区火炕的田野调查研究--以永青林场为例
一个多民族聚居牧业社区的民间信仰研究--以呼伦贝尔市汗乌拉嘎查为例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