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音乐
--
音乐理论
--
音乐史
《全唐文·乐舞》音乐史料研究
陈旸《乐书》中的音乐图像研究
《碎金词谱》的曲调考证研究
学堂乐歌兴衰动因探究
曾志忞的音乐实践、教育思想与历史贡献研究
从精神独立到话语协商—中国内地摇滚音乐三十年
阮籍《乐论》研究
李叔同的学堂乐歌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研究
赵县柏林禅寺当代音声重构研究
《吕氏春秋》乐论“乐”之自然、社会属性考论
日本平安朝初期的雅乐改革
从《歌星画报》管窥近代中国歌星群体的产生
中国的西方音乐史著之回顾及研究
乐者乐也—先秦“乐”之内涵及其演变
《礼记·乐记》中的音乐教育观念
刘宋宫廷音乐与辞曲创作方式
《隋书·音乐志》考略
唐代帝王与唐乐发展
冷战时期爵士乐对美国公共外交的作用探析
中国古代音乐传承研究
明代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研究
从《申报》看上海“时代曲”的发展
《申报》中的黎派音乐资料研究
东晋文人的音乐活动研究
明代具有音乐修养的文人研究
明代音乐经济研究
中国近代音乐教育转型的多维向度
清代浙东学派音乐思想研究
国民政府时期礼乐复兴活动研究
明清俗曲在日本的传播--以日本“清乐”为例
欧阳修的音乐思想研究
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唐代教坊女乐研究
学堂乐歌历史意义与相关的音乐审美教育思考
燕乐二十八调东传日本的研究
20世纪20-40年代寓沪法侨音乐文化研究--以《法文上海日报》(Le Journal de Shanghai)为例
越南历史上的宫廷音乐机构及其变迁
译著《1815年以来的音乐与社会》
爵士音乐在中国(上海)的传承与现状研究
《淮南子·天文训》音乐史料研究
中国左翼音乐运动研究
上海租界音乐生活叙事--以《字林西报》(1927-1937)音乐广告为例
隋唐时期的胡乐人及其历史贡献
明代永嘉文人音乐史料考析--“白鹿诗社现象”的发现、考证与探究
从丝绸之路上的乐器、乐舞看我国汉唐时期胡、俗乐的融合
1928年至1935年天津音乐生活
历史视野下的美国爵士乐(20世纪20-30年代)
爵士乐发展在中国—都市文化与爵士乐本土化关系研究
寻根求源与传承发展:郑觐文“国乐观”研究
民国期刊《乐风》研究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