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
世界艺术
--
艺术史、艺术思想史
罗维雷家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赞助
试论当代“先锋派”艺术对先锋派的背离
他山之石:从翻译文本看80年代以降西方美术史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汉斯·贝尔廷的艺术史终结理论研究
论民国时期对西方美术史学的引进与研究--以美术史著作为中心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赞助人和艺术关系的研究
贡布里希艺术史思想观念探讨--以《时代的话题》为中心
艺术意志与观者:李格尔的艺术史论研究
体例、材料与范式--1950年以来西方美术史教材编写现状研究
论文艺复兴时期赞助人与艺术家的关系--以美第奇家族为例
艺术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豪泽尔唯物史观的艺术社会史研究
新艺术社会史研究
贡布里希国际学术影响特征量化研究
眼睛是心灵的一部分--对《文艺复兴艺术中基督的性征与“现代遗忘”》的研究性解读
“现实主义的谎言”:19世纪后半期艺术与美国的国家重构
论西方后现代视觉艺术形式的边界模糊性
先锋派艺术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的比较研究
从审美到致用--论鲁迅外国美术推介观的转变
重建历史情境—“情境逻辑”理论与美术史学研究
个体对时尚影响的消减过程
回到一般艺术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范式研究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
探析波普艺术的发展
丹托之后,我们去哪里?--论丹托的艺术哲学思想
绘画与表现:现代美术的另类谱系--迈耶—格拉菲现代美术批评研究
帕萨迪纳的宝藏—诺顿·西蒙艺术收藏个案研究
现代性观念中动态图像对图像祛魅化的转化研究
民国时期西方美术史译介概述
软现实主义艺术语言辨析
建构与影响--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史研究
穿越边界—艺术史中的丢勒
论印象派如何体现了时尚
格罗塞艺术起源观研究
艺术即表现--表现主义艺术哲学研究
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艺术区比较研究--以北京798艺术区和首尔仁寺洞为例
蒙古人在意大利--14-15世纪意大利艺术中的“蒙古人形象”问题
文化史视野中的美术史--赫伊津哈研究
图像与符号--艺术史和视觉文化中的符号学与反符号学
理想年代--毕加索早期市场研究(1900-1914)
学院的诞生--以卡拉奇学院为例追溯西方美术学院的源起
隐退的传统--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的历史角色
把展览变成实验室--小汉斯策展观念探索与研究
杜尚的“现成品”概念在欧洲及美国的衍变
时间的风格--设计学视角的“时间形态”变迁考察
高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资源数据库开发探索与应用研究
法国文艺复兴:弗朗索瓦一世时期枫丹白露派的装饰艺术
浅析西方美术发展中持续存在的雕塑性--从西方绘画艺术到观念艺术中的三维实践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地位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