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对西方美术史学的引进与研究--以美术史著作为中心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3页 |
1、选题缘由与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2、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3、研究方法与范畴界定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引进西方美术史学的背景及途径 | 第13-22页 |
第一节 从“西学东渐”到“洋为中用” | 第13-19页 |
1、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运动 | 第13-15页 |
2、美术领域的“西学东渐” | 第15-17页 |
3、新文化运动和“美术革命” | 第17-19页 |
第二节 从自发译介到自觉建设 | 第19-22页 |
1、引进西洋美术史学的开端 | 第19-20页 |
2、留学归国人员的译介活动 | 第20-21页 |
3、国人作者的自主编写活动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民国时期出版的西方美术史学著作概述 | 第22-32页 |
第一节 西方美术史学著作的分类概览 | 第22-29页 |
1、按著作内容分类 | 第24-26页 |
2、对著作进行分析 | 第26-29页 |
第二节 西方美术史学译著作者的分析研究 | 第29-32页 |
1、作者地区分布分析 | 第29-30页 |
2、作者教育背景分析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民国时期西方美术史代表性著作分析比较 | 第32-51页 |
第一节 代表性著作的分析 | 第32-41页 |
1、吕澂的《西洋美术史》 | 第32-35页 |
2、陈之佛的《西洋美术史概论》 | 第35-38页 |
3、李朴园的《阿波罗艺术史》 | 第38-40页 |
4、钱君匋的《西洋艺术史话》和《西洋美术史》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代表性著作的比较研究 | 第41-51页 |
1、日本与欧美著作的比较 | 第42-43页 |
2、编译与翻译著作的比较 | 第43-47页 |
3、编写著作和译著的比较 | 第47页 |
4、对西方美术史学的认识与研究 | 第47-51页 |
第四章 民国时期西方美术史学研究的当代审视 | 第51-61页 |
第一节 西方美术史学研究的成就 | 第51-53页 |
1、开创了民国时期对西方美术史学的研究 | 第51-52页 |
2、开辟了民国西方美术史学科的专业教学 | 第52-53页 |
3、初步建立了美术史学著作的现代范式 | 第53页 |
第二节 西方美术史学研究的局限 | 第53-55页 |
1、译介和研究不全面不深入 | 第53-54页 |
2、美术史研究尚缺乏独创性 | 第54-55页 |
3、对西方美术的优长过度美誉 | 第55页 |
第三节 西方美术史学研究的历史价值 | 第55-61页 |
1、拓展了中国传统美术史观 | 第55-58页 |
2、拓展了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 | 第58-59页 |
3、开启了中西方美术比较研究结语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参考资料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展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