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世界各国艺术概况论文--世界艺术论文--艺术史、艺术思想史论文

文化史视野中的美术史--赫伊津哈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次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第1节 赫伊津哈的学术生平第10-17页
 第2节 赫伊津哈的主要史学思想和本文结构第17-22页
第2章 赫伊津哈的文化史研究第22-49页
 第1节 赫伊津哈的学术语境与思想传承第22-28页
 第2节 赫伊津哈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著作间的关系第28-38页
 第3节 国内外对于赫伊津哈学术成果的研究综述第38-49页
  一、西方学界对赫伊津哈著作的接受情况第38-43页
  二、中国学界对赫伊津哈著作的接受情况第43-49页
   (一)对于赫伊津哈的某些误读及问题的澄清第44-45页
   (二)赫伊津哈著作的中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第45-49页
第3章 赫伊津哈的文化史研究与美术史第49-72页
 第1节 赫伊津哈治史方法关键词第49-61页
 第2节 艺术在赫伊津哈历史研究和研究方法中的位置和作用第61-65页
  一、艺术与赫伊津哈的生活第61-62页
  二、艺术在赫伊津哈历史研究和研究方法中的位置和作用第62-65页
 第3节 赫伊津哈的史学研究在文化史中的地位及图像证史的问题第65-72页
  一、图像——作为历史证据的图像第65-66页
  二、图像证史与对赫伊津哈的误读第66-67页
  三、赫伊津哈在文化史发展中的影响与图像证史在实践方面的发展第67-70页
  四、图像证史——危险与价值并存第70-72页
第4章 从美术史方法看赫伊津哈的文化史研究第72-96页
 第1节 赫伊津哈的美术史研究方法一:棱镜——艺术与观念-心态第72-77页
  一、从时代精神与观念-心态把握艺术第72-73页
  二、从世俗情感与观念把握艺术第73-75页
   (一)艺术与宗教情感的世俗化第73-74页
   (二)死亡观念与艺术表现第74-75页
  三、审美与趣味的历史变迁第75-77页
 第2节 赫伊津哈的美术史研究方法二:和声——艺术与其他文化形式第77-83页
  一、艺术与文学之外的其他文化形式第77-78页
  二、词与像的对比第78-83页
   (一)艺术的优势第79-81页
   (二)文学的优势第81-82页
   (三)优劣与互补第82-83页
 第3节 赫伊津哈的美术史研究方法三:语境与氛围——艺术自身的文化关联第83-90页
  一、物的关系 ——散佚艺术品、非大师之作、非艺术制品及不同艺术的相互印证第83-84页
  二、人的关系第84-90页
   (一)中世纪晚期艺术家与赞助人研究第84-85页
   (二)17 世纪荷兰艺术家与赞助人研究第85-86页
   (三)民族性与艺术第86-87页
   (四)艺术与日常生活:艺术的功能与还原艺术所处语境第87-90页
 第4节 比较研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第90-96页
  一、思辨与怀疑:从既定概念谈起第90-91页
  二、比较研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第91-96页
   (一)文艺复兴与中世纪概念的形成与认识的差异第91-92页
   (二)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转折如何实现?第92-94页
   (三)布克哈特的文艺复兴和赫伊津哈的中世纪与现代社会的困境第94-96页
结论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学术成果统计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图像与符号--艺术史和视觉文化中的符号学与反符号学
下一篇:蒙古人在意大利--14-15世纪意大利艺术中的“蒙古人形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