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托之后,我们去哪里?--论丹托的艺术哲学思想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1 谁是丹托 | 第10-16页 |
| ·丹托及其学术体系 | 第10-11页 |
| ·丹托的时代及理论语境 | 第11-16页 |
| ·后现代的时代特征 | 第11-12页 |
| ·媒介新时代 | 第12页 |
| ·当下的艺术现状 | 第12-16页 |
| 2.艺术界 | 第16-28页 |
| ·理论思考的萌芽 | 第16-19页 |
| ·杜尚 | 第16-18页 |
| ·沃霍尔 | 第18-19页 |
| ·风格矩阵 | 第19-24页 |
| ·模仿理论与真实理论 | 第19-21页 |
| ·风格矩阵的形成逻辑 | 第21-24页 |
| ·艺术界—何为艺术的新界定 | 第24-28页 |
| ·艺术本质的界定 | 第24-25页 |
| ·“艺术界”理论的影响及意义 | 第25-28页 |
| 3 艺术终结论—哲学对艺术的剥夺 | 第28-39页 |
| ·理论源流 | 第28-32页 |
| ·黑格尔 | 第28-30页 |
| ·阿多诺 | 第30-32页 |
|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 | 第32-34页 |
| ·短暂化阶段 | 第33-34页 |
| ·接收阶段 | 第34页 |
| ·艺术史的终结 | 第34-39页 |
| ·模仿的时代 | 第35-36页 |
| ·表现的时代 | 第36-37页 |
| ·后历史的时代 | 第37-39页 |
| 4 后历史时代的艺术 | 第39-45页 |
| ·艺术边界的模糊 | 第39-40页 |
| ·美的滥用 | 第40-41页 |
| ·多元并存的艺术状况 | 第41-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