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历史情境—“情境逻辑”理论与美术史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黑格尔体系影响下的西方美术史学 | 第12-18页 |
一、西方艺术史之父 | 第12-14页 |
(一)美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艺术史中的分期 | 第13-14页 |
二、黑格尔体系影响下的美术史家及其理论 | 第14-18页 |
(一)丹纳及其艺术哲学 | 第14-15页 |
(二)李格尔与“艺术意志”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波普尔“情境逻辑”理论梳理 | 第18-24页 |
一、“情境逻辑”理论溯源与证伪原则 | 第18-19页 |
二、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 第19-21页 |
三、“情境逻辑”理论的特征与内涵 | 第21-24页 |
第三章“情境逻辑”理论在西方美术史学中的发展 | 第24-38页 |
一、贡布里希:名利场逻辑 | 第24-32页 |
(一)贡布里希对黑格尔的批判 | 第24-26页 |
(二)方案的重建 | 第26-30页 |
(三)名利场逻辑 | 第30-32页 |
二、巴克森德尔与“重演的三角” | 第32-34页 |
三、哈斯克尔关于艺术趣味、画家与赞助人的讨论 | 第34-38页 |
第四章“情境逻辑”理论的意义与影响 | 第38-46页 |
一、“情境逻辑”的理论意义 | 第38-40页 |
二、“情境逻辑”理论对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的影响 | 第40-46页 |
(一)高居翰 | 第41-43页 |
(二)巫鸿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个人简历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